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教学设想: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本节课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最想了解的问题入手,把教学大致分为以下两块:1.学生自主探究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学生自主学习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整堂课应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固、液、气态。通过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2.学会使用酒精灯。3.能例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4.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5.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的规定。2.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3.通过实验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难点:液体温度计工作原理的探究及使用;温度计的读数。教学突破:以老师自制演示温度计为器材,使学生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通过实验归纳总结,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及正确读数。教学准备:试管、木夹、酒精灯、火柴、抹布、碎冰块、温度计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引入新课:播放:云、雨、雾、露、霜、雪、雹等画面。学生观看、回答。引出导入,设疑激趣引入。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讲述:在众多物质中,水最具有代表性,它的不同状态是我们在自然界中常见的,从我们生命的诞生到生活、生产都离不开它,它与我们的生命、生活、生产息息相关。那么,它有哪些状态呢?不同状态下水的形状和体积是否固定?为什么呢?请各组进行组内交流、讨论,讨论完后请小组长汇报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提问:水有哪些状态?你们的依据是什么?提问:水在固态时形状和体积是否固定?演示:(出示一块冰)请大家看,把冰块放在讲台上、放入烧杯中(摇一摇),它的形状和体积都不会发生变化。提问:水在液态时形状和体积是否跟固态时一样呢?能否验证你们讨论的结果?提问:水在气态时是否跟固态和液态时的一样呢?学生回答: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因为自然界中的水固态有冰、雪,液态有水,气态有水蒸气。水在固态时形状和体积都是固定的。水在液态时形状不固定,体积是固定的。水在气态时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通过交流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学会与他人合作;经历合作过程,发挥团队力量,发扬团体精神。酒精灯的使用:过渡:以上水的三种状态称为水的三态,大家想不想在课堂上看一看呢?开始之前,我们必须学会使用常用的一种加热工具——酒精灯。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30页“信息快学生阅读、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熟练掌握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为后续学递”。习做好准备;初步培养学生阅读说明书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问:读完以后,请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能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讲述:按正确的操作步骤点燃酒精灯和熄灭酒精灯。学生讨论、回答。动手操作。摄氏温度的规定:提问:请阅读课本第32页“信息快递”——摄氏温度的规定,思考:什么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的单位是什么?它是怎么规定的?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有哪些温度值吗?比如: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我国北方的地区最低气温是多少?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知道摄氏温度和温度的单位的规定,对身边的温度值有所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出示自制温度计。提问:当把这个装置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猜想一下,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猜想后回答。演示:把装置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提问:现在把此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进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取出装置放入冷水中验证。追问:为什么会发生上述两种现象?提问: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能否制作一个测温装置?还需要哪些制作改进?提问:现在谁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学生猜想后回答。学生观察分析:发生热胀冷缩。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提问:请观察手边的温度计,把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