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课型课时1主备人整合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知道测量的实质就是将被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通过实践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4、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测量有误差。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测量工具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重点1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2学会使用机械秒表测时间。难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换算突破策略观察讨论实验多媒体教学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厘米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米尺(30)、机械秒表{30}、电子秒表交流意见一、新课引入由李白的诗句《早发白帝城》引入物体的运动,当你听到运动一词时,呈现在脑海中的是什么?展示图片,说明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二、新课进行(一)、活动:比较课桌的长和宽现象:有些高大的学生感觉坐的课桌椅太矮,让他用书来垫高到合适的高度。然后请同学们目测课桌椅的长、宽、高,并给总务处的课桌椅制作提出建议。此时学生会发现问题:目测不准确。提出问题:不用尺,如何测出课桌的长和宽,并比较他们的长短,给出结果。(几肘、几拃、几本书的长度)学生讨论,想办法解决问题。如:取一根线,使其与课桌的宽等长,以此作为标准与课桌的长、高进行比较;用一拃或课本的宽度作为标准,测出课桌的长、宽、高各是选定标准的几倍等等。交流学生的方法,会发现标准各异,无法统一,如何才能统一呢?制定公认的标准就显得必要了。引出“单位”的概念: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就称为单位。(二)、长度的单位问题: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如何换算?由学生讲出长度的单位:km、m、dm、cm、mm、μm、nm,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对学生不熟悉的μm、nm教师做补充,说明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m。为了测量方便,还有一些比米大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介绍长度单位的换算。介绍自然界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原子直径10-10m、病毒直径10-7m、头发直径10-4m、地球赤道周长107m、哈雷彗星彗尾长度1012m、可观测的宇宙距离1027m。(三)、活动: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长度大家都使用过温度计了,在使用温度计测量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观察温度计的哪些东西?(量程、分度值、零点)取出你的刻度尺,仔细观察一下:1、它可测出的最大长度(量程)是;2、它的最小刻度(分度值)是。下图中展示了一些常用的测长度的工具,你使用过吗?写出你所知道的工具的名称(直尺、卷尺、软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三角尺等),并与同学交流。(有条件还可以展示实物,让学生来找一找量程,分度值,零点)回忆温度计的使用,由学生提出使用刻度尺之前要先观察刻度尺,接着就让学生观察不同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教师提出问题:是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组织讨论。测物理课本长度,首先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在活动中交流,发现问题,由学生得出正确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看2.使用时有刻度的一边应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一边对齐,放正尺的位置。——放3.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4.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要写出数字和单位——记注意:测量中存在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四)、活动: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测多算少我们已经会正确使用刻度尺了,现在老师要你们用它来测量物理课本里一页纸的厚度,想一想,能直接测出来吗?如果不能,你有什么方法来测量呢?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纸张的厚度小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采用“以多测少”的方法,即测出整本书的厚度H,通过书的页码等信息,算出纸张数N,则一张纸的厚度D=H/N。想一想,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与你的同学进行交流,决定自己的测量方案。做一做,把测量值填入下表中。比较在测量的过程中的每次读数一样吗?比较学生的测量结果,由于需要估读,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