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物态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温度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3.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4.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5.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6.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7.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二、能力目标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与吸、放热的关系。教学难点: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本章知识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投影片),并回答:(1)什么是温度;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2)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3)吸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4)什么是熔化和凝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相同点?(5)什么叫熔点和凝固点?(6)什么是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常用的液化方法有哪些?(7)什么叫升华和凝华?二.知识网络(板书设计)三、考点自测:升华(吸热)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2.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3.摄氏温标是这样规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0ºC,在_______________下沸水的温度定为_______ºC.4.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吸放热情况:5.寒冷的冬夜,常在房间玻璃的___表面结一层冰花,这是____现象;在北方,冬天戴眼镜从外面到暖和的房间,镜片上会出现雾,这是___现象;用电烙铁把锡焊紧电子元件,在这个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和____现象。6、水蒸气一般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壶浇开水时,水开后在壶嘴处就会看到“白气”,这是水先____后____而形成的。被100ºC的水蒸气烫伤比同质量同温度的开水烫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使气体液化可采用____和____两种方法;我们使用的石油液化气是在___温下用______方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的。8.液体沸腾时的温度_______;液体蒸发时温度______,所以蒸发具有_______作用.9.有一只用完毕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留在38.2℃。被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病人实际体温是37.8℃,体温计读数为;如果病人实际体温是38.5℃,体温计的读数是。10.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40℃范围内熔化和凝固,把它掺在水泥中,制作储热地板或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这是因为,当室温过高时这种材料就热量使材料;当室温太低时,它又可以热量,从而。(在空白处填“吸收”、“放出”、“物态变化名称”)固体液体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