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透镜及其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2.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实物和挂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通过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3.通过眼睛、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的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本章知识体系的概括,提高学生整理综合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人物美、自然美的能力,更加热爱祖国,立志为科学献身。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凸透镜的应用。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课时安排:1课时二、知识网络(板书)二、复习要点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镜。此类透镜对光有作用;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做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作用。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这一点到光心的距离叫。3.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通过;(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主光轴;(3)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4.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u>2f)时,能成、的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u=2f)时,成、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2倍焦距与焦距之间(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