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现象一.教学目标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性、磁极的概念。2.知道电流的磁效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4.利用类比法、实验法、比较法使学生通过对磁场的客观认识去理解磁场的客观实在性。二.教学分析: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难点:磁现象的应用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通过利用多媒体以及现场实验来给学生讲述磁现象和磁场。2.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磁场,利用多媒体更形象具体地把磁现象和磁场展现给同学。四、教学过程:1.引入:介绍生活中的有关磁现象及本章所要研究的内容。在本章,我们要学习磁现象、磁场的描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知识主线十分清晰。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问题]初中学过磁体有哪两个磁极?[学生答]南极、北极.[问题]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磁极之间是通过什么发生相互作用的?[学生答]磁场.[过渡语]磁场我们在初中就有所了解,从今天我们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它。2.磁现象(1)通过介绍人们对磁现象的认识过程和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指南针的发明和作用来认识磁现象(2)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和生活生产中涉及的磁体(喇叭、磁盘、磁带、磁卡、门吸、电动机、电流表)来形象生动地认识磁现象。2.电流的磁效应(1)介绍人类认识电现象和磁现象的过程。(2)演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直观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做实验时可以分为四种情形观察并记录现象:水平电流在小磁针的正上方时,让电流分别由南向北流和由北向南流;水平电流在小磁针的正下方时,让电流分别由南向北和由北向南流。在认识电流的磁效应的同时,也为地磁场和通电直导线的磁场的教学埋下伏笔,也可以留下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与电荷类比)电流的磁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奥斯特实验)。3.磁场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流与电流的作用,类比于库仑力和电场,形成磁场的概念,应说明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和电场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我们可以通过磁场对磁体或电流的作用而认识磁场。课本内容:磁场的概念: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处于其中的磁极和电流有力的作用.磁场是媒介物:磁极间、电流间、磁极与电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4.磁性的地球明白地理的南北极和地磁的南北极的区别,了解磁偏角,介绍沈括对磁偏角的研究。用一个条形磁铁来模拟地磁场,说明小磁针静止时为什么会指向地理的南北极。课本: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地磁场。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不重合(地磁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其间存在磁偏角。地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和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相似。宇宙中的许多天体都有磁场。月球也有磁场。五作业(一)填空题1.能长久地保留磁性的磁体叫______磁体,它有______磁体和______磁体两种。2.指南针是我国古代______发明之一。早在公元前3世纪,我国就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______。3.现代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磁极间的相互______,将车身托起,这就大大减少了______,使列车能高速运行。4.磁铁具有______和______的性质。(二)是非题1.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磁性。()2.磁铁的两端部分就是磁铁的磁极。()3.将一根条形磁铁截成两段,一段是S极,另一段一定只有N极。()(三)选择题1.一根钢条接近小磁铁,小磁铁的N极被吸向钢条,这一现象说明钢条原来[]A.一定有磁性,接近磁性的一端是S极;B.一定有磁性,但不能确定它的极性;C.一定没有磁性;D.不一定有磁性。2.如图2所示,甲、乙两根钢棒,若用甲棒的A1端靠近乙棒的A2端时,有吸引作用;若用甲棒的A1端靠近乙棒的中部时没有吸引作用。关于这两根钢棒,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棒没有磁性,乙棒有磁性;B.甲棒有磁性,乙棒没有磁性;C.甲、乙两棒都有磁性;D.甲、乙两棒都没有磁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