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课程标准原文】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核心素养定位1.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学会运用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过程,并能运用其原理解释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等地理现象。(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穿过厚厚的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图中的A太阳短波辐射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能够射到地面;近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被截留。所以,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指点迷津】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波长越长。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地面辐射的波长也就比太阳辐射的要长。相对而言,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知识点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因此,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除极少部分穿过大气,到达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增温。2.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增温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故称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天空有云,特别是浓密的低云时,大气逆辐射更强。判断1(1)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3)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4)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知识链接]1.太阳辐射强度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主要受太阳高度的影响。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后,又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受热示意图23.气压特征:(1)气压:单位空气柱对地面的压力(2)在垂直方向上,气压向高空递减(3)在同一水平面上,一般把空气密度增大处命名为高气压,把空气密度减小处命名为低气压4.等压面即气压相等的点组成的面,其在空间中向四周无限伸展,由近地面向高空,存在着无数个等压面。左图中为竖直剖面,与等压面相交,是面面相交,我们看到的就是一条条相交线,每一条线在垂直于纸面方向上无限伸展。5.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1)海拔: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2)气温: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则气压低,气温低则气压高。(3)大气垂直运动:上升气流处往往气压比同一水平面略低;下沉气流处相反。知识点三大气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2.热力环流形成过程(1)当地面受热均匀时,空气没有相对上升和相对下沉运动(图a)(2)当A地接受热量多,B、C两地接受热量少时,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使上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图b)。于是空气从气压高的A地上空向气压低的B、C两地上空扩散。(3)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向外流出后,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3流,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这样近地面的空气从B、C两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图c)。[易误辨析]空气运动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为什么?不是。空气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水平运动即风,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垂直运动包括上升和下沉运动,空气运动不一定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思考读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近地面冷热与气流垂直运动有何关系?(2)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高低有何关系?(3)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与冷热有何关系?(4)气流的水平运动流向有何特点?提示:(1)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冷,气流下沉。(2)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的气压。(3)近地面热,形成低压;近地面冷,形成高压。(4)由高压流向低压。判断(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