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点亮导航的灯塔备课资料人民版必修1宪章运动经历的三次高潮第一次,1839年2月4日,在伦敦召开宪章派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全国请愿书。5月,向议会递交有128万人签名的请愿书。7月,遭否决。政府在全国各地实行镇压,许多领导人被捕。第二次,1840年?月,全国宪章协会成立,并成为全国宪章运动的领导机构,号召同工会合作。1842年4月12日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新的请愿书,签名者达330万。除要求普选权外,还要求提高工资、减少工时和税收、废除什一税和《新济贫法》、取消资产阶级对机器和土地的独占权等。5月,请愿书义遭议会否决,导致大规模群众集会和罢工运动,至9月又被镇压,1500多人遭到逮捕。第三次,在1847年经济危机和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1848年4月,全国宪章协会重新发起请愿活动,在请愿书上签名者达197万,再次被议会否决,群众的集会游行均遭镇压。此后运动日趋衰落,但斗争一直坚持到1852年。1858年后全国宪章协会解散,宪章运动亦告结束。突破思路本节课包括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伟大的友谊和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三部分内容。高一学生已经在初三年级上学期学习过本部分内容,学习难度不大,教师关键在于抓住“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标志和意义”这一主线索组织教学。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这一部分侧重介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阶级基础等。首先,建议教师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尽量通过实际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比较资本家和工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状况,让学生思考“工人要生存下去出路在哪里”。其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三大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对工人出路的抗争与思索,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为什么时代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2)伟大的友谊主要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思想基础。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回忆课外阅读的有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故事,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按时间先后顺序理清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活动的主要线索,不必展开论述。但是,教师需要向学生着重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思想基础。(3)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本部分主要讲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意义。首先,可以出示《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节选,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共产党宣言》论述的共产主义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而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具体目标,具体内容则不必展开;至于《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可以结合《共产党宣言》传人中国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宣言在指导国际工人解放运动中的作用。时空隧道2___1848年《共产党宣言》摘录“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思维点睛:这是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的一部分内容。第一段主要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二段中的“锁链”是指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它表明了无产阶级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坚强革命信念。《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工人运动进入崭新阶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标志。《共产党直言》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后来增补的7个序言,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150多年来,在这面解放旗帜的指引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时空隧道1___国际工人运动中的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用心爱心专心119号编辑1材料一:我们要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造。普遍选举必能,也唯有它才给国家带来真正持久的和平,我们坚信它也会带来繁荣。——《全国请愿书》(1839年)材料二:第二次工业劳动保护——工业大发展,使工人组织的队伍迅速壮大。……与此同时,工人的素质和组织程度也大为提高了。较前更为复杂、精密的机器设备需要劳动者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当时,一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