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备课资料时空隧道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它冲击了封建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的统治秩序,并且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太平天国又有其本身不可逾越的局限性。从建都天京之日起,以天王洪秀全为首的领袖人物就丧失了进取心,实行无为而治。他从1853年3月进入天京到1864年去世,11年中从未迈出过天京城门一步,只有一次坐64人抬的大轿出宫,去探视生病的东王杨秀清。其余时间都在他的太阳城金龙殿坐享荣华,其帝王生活的威仪和气派,是相当排场的。据一位对太平天国并无敌意的英国翻译兼代理宁波领事富礼赐在其所著的《天京游记》中记录着天王府的情景,其中提到有一次他在王宫前调查时,忽然间声音杂起,鼓声、钹声、锣声与炮声交作原来是天王进膳的时间,直至膳毕,这些声音才停止。此时:“圣门半开,好些软弱可怜的女子或进或出,各提盘碗筷子及其他用品,以侍候御膳用。各种物品大都是金制的。”天王有王冠,以纯金制成,重八斤;又有金制项链一串,亦重八斤。他的绣金龙袍亦有金钮。他由内宫升大殿临朝,亦乘金车,名为圣龙车,用美女手牵而走。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能超越时代,更不能超越自我,他们希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他们自己却不能身体力行。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俨然是封建帝王,只知坐享荣华,只知争权夺利,却没有近代民主革命人士所具有的能力、胸怀和抱负,以至于上演了天京变乱的悲惨一幕,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失败。历史回眸鸦片战争之后,通商口岸被迫开放,列强商品不断向中国倾销,冲击了传统的经济结构,导致部分手工业者破产;鸦片输入,白银外流。战费赔款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之连年的天灾人祸,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的乡村塾师洪秀全在基督教思想的影响下,创立拜上帝会,于1851年1月11日率众起义,走上了反抗清王朝的道路。起义后,太平军势如破竹,占据了中国的江南大部。1853年3月定都南京之后,进行了北伐和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达到全盛。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着手进行政权建设,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天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设计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问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也反映了洪秀全的理想追求,即“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但是,《天朝田亩制度》想要建立的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是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鸦片战争以后的80年间,中国最紧迫的历史任务是在捍卫国家独立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完成社会生活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历史任务。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或者说富与强,部取决于这个历史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天朝田亩制度》是完全违背这个历史潮流的。面对太平天国的日益强大,清朝的八旗、绿营兵已无力对付。于是咸丰帝命令在地方组织团练,汉族地主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相继发展起来,是当时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曾、李二人之后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纵横捭阖的人物。在太平天国达到鼎盛的同时,内部已经暗藏着危机。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天国的领袖们贪图荣华富贵,诸王之间开始争权夺利。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分裂,诸王之间发生混战,先是韦昌辉接洪秀全密令杀了杨秀清,继而洪秀全又处死了韦昌辉。接着,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率领精锐部队出走。领导集团的内部分裂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由鼎盛走向失败。用心爱心专心洪秀全为力挽危局,又提拔了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陈李二人奋力作战,曾一度占领江南大部分地区。同时,洪秀全又任用从香港归来的族弟洪仁玕主持朝政。在此期间洪仁玕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他建议全面地学习西方,不但建设现代化的工业、交通和开采各种工业原料和燃料,而且要办银行和保险等事业,相应地还要办报纸,兴邮亭,实行保护人身权利的司法制度,推动社会制度走向现代化的轨道。1861年4月,曾国藩的重要幕僚赵烈文看到《资政新篇》的刻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