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述职述德述廉报告今年以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全力促进就业,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统筹人才队伍建设,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多项工作获得人社部和省厅的表彰。现简要总结报告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坚持抓稳定扩大就业,就业形势总体保持平稳。一是积极做好重点群体就业。组织开展“2013年全省高校毕业生春季网络招聘月”、“民营企业招聘周”以及合肥人力资源协作圈皖西学院校园行等活动。对416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20.8万元,对28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38万元。启动了2013年XX省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计划,全市共录用基层公益性岗位高校毕业生344名。3382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强化人事代理服务,全年办理人事代理7700人次、代管档案6800份,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档案7000余份。积极服务农民工转移就业。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针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全年共举办32场次,提供用工岗位6.9万个,促进3.8万人就地就近就业。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力度。组织开展了“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新登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513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做到了动态消零。二是全面落实就业政策。全年共支出就业专项资金1.87亿元,其中促进性和保障性资金1.15亿元,帮助2.3万名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为2.19万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4276万元;发放职业介绍补贴208万元;发放就业培训补贴2624万元、鉴定补贴102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1320万元。三是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开展创建创业型城市活动,建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9个,积极组织开展创业培训,762人成功实现创业。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力度,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1.66万户、私营企业2780户,带动就业2.2万第1页共29页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52个,带动就业5821人。认定享受自主创业税收优惠政策170户。建成农民工创业园34个,其中省级农民工创业园13个,入驻企业96户,成功孵化出园企业16户,带动就业1.22万人。四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落实补贴政策,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二)坚持抓扩大覆盖面,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以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在校学生等群体为重点,坚持上下联动,深入开展社保扩面征缴百日行动,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共征收社保基金23.61亿元,其中市本级6.68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收4.3亿元。二是全面兑现参保人员待遇。顺利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第9次调整工作,全市10.39万名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增加151元养老金。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及时发放,为10.9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19亿元;为95.5万名城乡到龄人员发放居民养老保险金6.3亿元;市XX县区被征地农民月基础养老金标准由80-100元调整至120元,为3.6万名被征地农民发放养老金2.1亿元。认真开展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全年进行工伤认定958人,兑现相关待遇3260万元,组织工伤劳动能力鉴定10批605人。三是加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全年共审批各类退休申报1732件,重点做好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和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提前退休的审批工作。强化“两定机构”管理,17家零售药店和1家老年护理医院被认定为“两定机构”。加大“两定机构”住院检查、巡查、费用审核力度,查处各类违规案件302起,追回违规费用128万元。(三)坚持抓高端引领,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一是加强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引进。组织开展“江淮名医大别山老区行”服务基层活动和“人社部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六安行”活动。深入实施“高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建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库,制定高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动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