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水产工程指导意见为加快我县水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委关于实施水产跨越工程意见的通知》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水产跨越工程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推进水产跨越工程的重要意义水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我县现有总水面40万亩(其中可养水面12.6万亩),丰富的水产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是我县水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2009年,全县养殖水面10.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3.62万吨,实现水产经济总产值4.2亿元。但与省内水产业发达市、县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总量小、单产低,龙头企业少、深加工能力弱,产业化水平低。实施水产跨越工程,加速我县水产业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市场供应、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优质、高效、生态、环保、安全”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结构调整,突出发展特色养殖、都市休闲渔业,重点抓好水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业发展,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着力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提升水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促进我县水产业持续、协调、全面、健康发展。(二)发展目标。力争全县水产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三年上台阶,十年翻一番,在水产大县建设、产业化经营、市场开拓、苗种产业发展和资源养护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近期目标。到2012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2万亩,其中龙虾养殖面积4.5万亩,黄鳝养殖3万箱;水产品总产量4.6万吨,年递增10%。水产品产量中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占45%以上;第1页共5页水产经济总产值7亿元,年递增18%;水产品加工、流通业产值占水产经济总量的35%以上;农民人均水产纯收入年增长10%。远期目标。到2020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3万亩,特色养殖9万亩,其中龙虾养殖面积7万亩,黄鳝养殖6万箱;水产品总产量6万吨,水产品产量中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占60%以上,水产经济总产值14亿元以上。水产品加工、流通业产值占水产经济总量的50%以上;农民人均水产纯收入增收占同期农民增收的10%左右。三、实施水产跨越工程的重点任务(一)加快水产大县建设,推进“一带四区”产业布局。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渔业扶持资金,认真落实《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大力推进水产大县建设,构建“一带四区”的产业布局。即:围绕资源优势,推进沿巢湖、派河、丰乐河水产养殖产业带建设;围绕丰乐河百里水产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推广生态修复、无公害养殖技术,实现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打造沿巢湖、丰乐河、派河商品鱼养殖区;围绕柿树岗乡廖渡网箱黄鳝养殖,三河、丰乐镇甲鱼、鳜鱼、河蟹养殖,山南、花岗、严店等乡镇龙虾、泥鳅养殖,着力打造地域优势明显、技术力量雄厚、产业经济发达的特色水产品养殖区;依托三河渔港建设,围绕三河木兰村,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国家级、省市级农业产业化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水产品加工产业群区;充分利用小庙、高刘、铭传、紫蓬等乡镇的区位、资源优势,通过对渔场鱼塘的改造,建设成公园式基地、园林式庭院、生态式乡村,打造集饲养、垂钓、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为一体的都市休闲渔业区。通过“一带四区”建设,推进水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集聚,全面提高水产综合生产能力。(二)加快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县廖渡黄鳝养殖合作社、县渔业协会为示范,引导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水产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组织、服务、协调功能,鼓励合作组织开展“无公害”、“有机”、“绿色”和著名商标认证工作,形成“一乡一品”、“一品一社”的发展格局。突出以水产品加工、大水面综合开发和水产品批发市场为第2页共5页重点的龙头企业建设,突破淡水低质鱼加工瓶颈,大力发展黄鳝、龙虾、鳜鱼、泥鳅、河蟹等特色水产品的精深加工,重点扶持县丰力、鸿运等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水库、河道四大家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