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课堂中挥洒学生的个性武宣县东乡镇中学韦斌【摘要】:21世纪是追求“个性”的时代,健康的个性不仅是学生心理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所以我们体育教师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个性”与众不同,而是从教学和学生人格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寻找个性特点。【关键词】尊重学生、激发兴趣、发展个性、自主创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体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改革,体育教师应借此机会,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在体育课堂中挥洒学生的个性。一、尊重关爱学生,建立民族平等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经常受到场地、器材、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干扰,严格规范的课堂纪律既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又能防止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但过分严格的纪律会影响学生个性的自由发挥。因此,教师对课堂纪律的管理要有的放矢,多给他们展示自我的空间,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加以引导,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少一些责备,多一份尊重和关爱。同时教师还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主动放下“严师”的架子,多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合作,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而不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进行“灌输式”教学。在教学中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创新学习,为学生个性的张扬建立良好的心理条件。二、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1、趣中导练,发展个性所谓的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或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倾向,是学生个性发展最直接的体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其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有的学生个性好动,有的学生因为身材不好,其个性比较懒散等。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设计课堂环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兴趣,发挥其个性。如:一年级教材中的《100米快速跑》,这是一项比较单调、枯燥的项目。为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游戏和比赛形式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如让距跑、接力跑、自由结伴听信号练习等,以适1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实践证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的良方。2、激励评价,激活个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新型的课堂应是宽松能动的课堂。应把以往“一言堂”变为“群言堂”,要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抛弃以往教师讲解多,示范多,学生练习少的表演性体育课。在课堂中,多运用激励的语言和肢体“表情”,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避免或少说像“好”、“不错”、“很好”等简单的语言。在注重语言的同时也应重视情景教学,学生的好奇心都比较强,如果课前把场地合理的情景来布置,学生上课的心境和学习态度就截然不同,那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三、鼓励自主体验,建立开放的教学体系1、自主创新,彰显个性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需要和情感体验的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要善于把问题留给他们,把学习的任务“下放”到学生中,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例如在教学《一分钟定点投篮》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篮球,他们互相合作,互相商讨,在罚球线上,在一分钟内尽情的投篮,其兴趣之高出乎我的预料,而且没有人愿意留下来休息,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活跃的气氛。所以说教师是课堂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不但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而且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唯我独尊”,不允许学生“越位”,压抑学生个性的局面,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成功的乐趣。2、关注差异,培养个性学生个人的心理、身体和个性特点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差别,这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淡化技能教学,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注重学生发展的评价过程。课堂教学的设计既要让身体条件差的学生“吃饱”,又要使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吃好”,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所以,教师必须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