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二则你知道英国人李约瑟称赞的“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指的是谁吗?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人。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举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他博学多闻,于天文、地理、律历、音乐、医药等都有研究。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水工高超、木工喻皓、发明活字印刷术,炼钢、炼铜的方法等,凡有见及,无不详为记录。关于《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撰。二十六卷。又《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因写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而得名。成书于11世纪末。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艺文、书画、技艺、器用、异事等类,共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业、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以虫治虫》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记述的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的生动事例。2、掌握课文中重点字字音,如“蝎”、“喙”、“钳”、“穰”‘、“傍”等。3、掌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如“岁”、“穰”等。4、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之”、“以”等。指出下列词语的正确读音蝎()喙()钳()穰()傍()(xiē)(huì)(qián)(ráng)(páng)自主学习合作学习1.1.先对照文下注释先对照文下注释,,独自翻译全文独自翻译全文(有疑难的作记号)。(有疑难的作记号)。2.2.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互相解决疑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互相解决疑难的字、句。难的字、句。3.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全班讨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全班讨论解疑。解疑。重点词义自检方:蔽:岁:大穰:谓:正当,正在遮盖年成庄稼大丰收称,叫重点词义自检喙:皆尽:搏:悉:旬日:旧:鸟兽的嘴,此处指虫子的嘴。全部消灭搏斗都,全十天过去,先前文中虚词的用法“为”1.方为秋田之害:2.二虫尽为所吞:3.项为之强:“之”1.秋田之害:2.则以钳搏之:3.旧曾有之:4.土人谓之“傍不肯”:“以”1.岁以大穰:2.以钳搏之:成为被(表示被动)因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它,代词,指子方虫语气助词,无意义因用它,代词,指子方虫的天敌。参考译文自检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子方虫将本文分层,并概括其大意①说明子方虫灾害出现的年代、季节和范围。②子方虫的天敌应运而生,消灭了子方虫,庄稼因此获得大丰收。③说明天敌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旧曾有之”。说一说:作者在这里记录了一种什么现象?试举生活中这样的现象的几个例子。生物治虫现象青蛙吃害虫金龟子吃蚜虫啄木鸟吃害虫猫头鹰吃田鼠…………合作学习小组讨论①利用生物治虫有什么好处?②学习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收、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傍不肯设疑四句话,短短70字,就生动地讲述了一件事哦情,你认为这在构思和语言上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特色?1、善于取舍,详略得当。2、字斟句酌,语言凝练。傍不肯《梵天寺木塔》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记述的生动的事例和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2.学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方法。3.品味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4.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用法。梵天寺喻皓贻以金钗讫胠箧履fànqūqièhàochāilǚyíqì帅shuài疏通字词,正确朗读课文便实便实钉钉之之钉钉板板dīngdīngddììngng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11、乃、乃//以瓦布之,而以瓦布之,而//动如初。动如初。22、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