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一路伴我行孙海霞书籍对于我,犹如阳光和空气一样不可或缺。阳光和空气给予我身体所需,而书籍则帮我建造精神的家园。历经苦难的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我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书籍受益者。读书带给了我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也带给我心灵的和平与精神的慰籍。从初识“a、o、e”到现在,是书籍引领着我一步步成长、充盈着自己,是书籍给予了我全新的教育理念、灵动的教学方法,让我拥有了教学的智慧,拥有了教育的创造,成就了一个教师的生命。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虽然历经沧海桑田,书籍的外观与形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但它依然可以帮助我们可以从圣贤和智者的叮咛中顿悟人生的真谛,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从伟人的人生记录中感悟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从而警示自己;从科学家奋斗的文字里体会攀登的艰辛和执着,从而鞭策自己;从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找到他们同命运搏击的坚强意志,以此督促自己。从师范毕业刚投入工作,有一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激情与斗志。在刚开始的几节课,我倾尽所能,使出浑身解数,悉心地传授给学生们。但慢慢地我却发现,自己的高谈阔论、旁征博引并没带来如期的效果。学生的茫然与冷漠、质量检测反馈的不理想,让我陷入了困顿。在迷茫与苦恼中,我听从老教师的建议,走向图书馆,走向教育大家。苏霍姆林斯基,他拨开了我心头的迷雾。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育素养的第一个特征是教师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教师要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这一句句珠玑妙语,让我明白: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项工程,单有一腔热情还远远不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才会成为知识的播种者;只有让教学闪耀创造的光彩,有着创新意识,才会成为智慧的促生者;而学生要成为心灵的塑造者,则必须有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原来,我在大学中学到的一切,还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起来。第1页共3页由此我悟到:没有阅读就没有思想的升华,没有对比就没有心灵的震撼。于是,我又读了一系列的教育理论专著,深入研究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习教育教学方法,在不断地读书与反复实践中,我慢慢探索、并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而这一切的功劳,非书籍莫属。是它引领我告别了教学的青涩,走向了教育的成熟。担任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每天“唇焦口燥”却收效甚微。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使我茅塞顿开。班级也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只有每个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个小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地发展。于是我让每个同学主动挑选自己喜欢的事情进行管理,人人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几日后我发现情况大有改观,一切都向着自己为之苦苦奋斗的“理想”方向前进了,我知道这是书籍所传授给我的智慧,让我尽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我也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才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作垫脚石,我才可以攀得更高。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工作着,总不能所有的事情都顺心如意,我也时常有一些困惑:教师工作辛苦、个别学生不理解老师、社会对老师的不良看法、压力过大等,时常像蚂蚁一样啃咬着我的心,使我痛苦、彷徨。而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深深打动了我。他的“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使我若醍醐灌顶,甘露洒心。让我明白:要做一个好老师,摆正心态是关键。态度决定一切。从此以后,我排除一切干扰与杂念,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先前所有的困惑也迎刃而解,达到了朱永新教授诗中所说的境界“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学习与成长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而专业成长与生命成长是联系在一起的,专业之道的实质是学习之道、成长之道、生命之道。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我们更应如此。庄子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无数次的阅读,无数次的“交谈”,我懂得第2页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