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评课不能忽视学生VIP免费

评课不能忽视学生_第1页
1/8
评课不能忽视学生_第2页
2/8
评课不能忽视学生_第3页
3/8
评课不能忽视学生第六小学李慧青评课是对课堂教学透彻地分析和总结的过程。通过评课,及时与教者认真分析这节课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与努力方向,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时下,有部分教师在评课时只注重教师的表演、课堂的热闹,形式的创新,而忽视学生,这是不对的。因为,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教了什么,教了多少,用什么方法或形式教,而更应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评课只看所谓互动、氛围、讨论、技巧等,实际上只是抓住了表象,丢掉了本质。所以,我们应从学生“学”的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评价教师教学,以学生的“学”来检验教师的“教”,改进教师的“教”,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从学生的角度评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性有些“亮点”单从形式上看是好的,如果从学生受益的角度观察,不仅不是“亮点”,而是“败笔”。前不久,笔者观摩市体操单元教学展示课,其中一位教师上《山羊分腿腾跃》,在紧张的40分钟学习后,教师安排了“瑜伽”进行放松,刚一亮相,旁边的教师就在议论:这个老师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个新方法让学生放松……课后,我问了学生的感受,大部分学生回答,学瑜伽,手臂很酸。课后点评时,我提出异议:瑜伽确实新颖,给我们听课教师很大的启发,但放在本堂课的放松部分不妥,原因是:基本部分的内容是学习“山羊分腿腾跃”,神经非常紧张,手臂比较疲劳,一节课后,手臂和神经最应该放松,而A教师却在放松部分安排瑜伽。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瑜伽时手臂和神经也比较累。因此,在放松部分学习瑜伽不仅不能放松,而且加重了手臂和神经的负担。究其原因,教师只关注评委和观摩教师的反应,忽视放松。在各类评比课、展示课中,一些评委总认为一堂课缺乏“亮点”就不是一堂好课,而观摩教师则希望自己远道而来能学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正是受这些影响,上课教师为了吸引评委和观摩教师的眼球,课前挖苦心思在课中设计一些所谓的“亮点”,特别在准备部分与结束部分,这是上课教师设计“亮点”的主要地方。由于这些“亮点”是为满足评委和观摩教师的眼球,因此,有时弄巧成拙就不足为怪了。笔者在此无意否定教师设计的“亮点”,只是觉得“亮点”的设计要“以学生为本”,要遵循体育教学的有关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其实,在本堂课的结束部分,教师如根据学生手臂比较累的情况,选择一些主要放松手臂和神经的游戏、虽说不新颖,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二、从学生的角度评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有些课仅从教师采取的教学步骤来分析,似乎很有效,但从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分析却无效。如,在一次市教坛新秀展示课上,A教师上《正面双手下手垫球》,准备活动后,他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练习,此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正面双手下手垫球。尝试练习后,教师按部就班地采取了以下练习:(1)徒手模仿练习;(2)垫击固定球;(3)两人一组抛、垫网兜球;(4)两人近距离抛垫球;(5)两人远距离抛垫球;(6)游戏:垫球入筐。下课后,我问学生是否学过正面双手垫球,学生说学了两节课。评课时有部分教师认为这堂课的最大优点是教学步骤清晰、有效,而我则提出异议: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就必须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体现在哪里?主要体现在教会了学生知识和技术。所谓“教会”了,就是帮助学生达到了一个技能的新高度,就是学生要在掌握的技术和原来不一样。而反观本堂课,学生在教学之前已经掌握了正面双手垫球技术,但教师还是按照预设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的技术在教学前和教学后并没有什么差异,显然,这种教学是无效的。其实,上面的问题可以避免。如果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能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再围绕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教学步骤,就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或者,在课堂上,当教师观察到学生掌握双手垫球技术时,能及时地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也能避免无效教学。三、从学生的角度评教学步骤的合理性有些教学步骤看起来很好,如限制法、标志法等等,但从照顾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有时候却不是很恰当。去年,在全市新分配教师培训会上,一位市骨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评课不能忽视学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