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与监管思路孙爱娟指导老师:张笃珍(副主任药师)(XX县区马塘医院,XX省XX市)关键词:adr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药品监督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必要手段,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药品监督管理水平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怎样使adr监测工作和药品监管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加强adr监测手段来提高对药品的监管水平,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必要性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据报道,全球三分之一死亡病例的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由于药品上市前所做的动物实验在遗传代谢、系统结构、行为表现、精神活动等方面与人类有较大区别,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又受病例数、受试者年龄、用药条件、试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一些发生频率的不良反应在上市前是难以发现或了解的。因此,一个药品的上市,不是意味着对其评价的结束,而是严密观察其安全性的开始,通过在广泛人群中的应用,可以获取大量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采用科学的手段对药品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确定其因果关系,达到指导合理用药、避免同样药害重复发生的目的。二、目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对adr监测工作的高度重视,adr监测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建立了相应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法规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组建了从国家到省、市三级的adr监测机构,实行了由药品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adr监测报告制度,开展了对上市药品的adr再评价工作等等。以上工作的开展为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然而,现行的不良反应监测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报告数量少、质量低、法规体系不完善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1页共11页(一)报告的主体没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adr报告的主体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由于人们对药品这种特殊商品的认识水平还不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adr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药品生产企业不愿意主动追踪或报告本企业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担心报告以后会遭至政府管理部门对其做出行政控制措施或陷入赔偿纠纷,普遍对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问题漠不关心。其次,作为药品使用最集中的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对adr监测的工作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因为adr监测工作对医院直接经济效益不大,而且许多医务人员对报告adr病例有不正确的认识和顾虑,担心报告后会对自己的医疗技术有影响或引起医疗事故纠纷,因此对发生在患者身上的adr不愿意报告,致使adr专业机构很难在有效时间内得到一手的adr相关信息。(二)adr监测水平不高,工作多流于形式。开展adr监测工作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要发现具有警戒意义的、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而目前的报告约有98%是已知的不良反应,一些报告单位本着完成工作指标的态度,只注重报告的数量,而忽视报告的质量,远远没有达到通过监测体系发现预警信号进而开展风险管理的目的;而基层专业的监测机构也主要在做adr报告的收集和上报工作,对adr报表的分析和关联性评价工作滞后,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有效利用adr信息为相关部门服务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法规的不健全导致了监管的难度。现行的有关adr监测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存在着对药监和卫生系统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对等,以及对企业约束力不强等问题。对于企业而言,由于自愿报告存在制度性缺陷,导致adr监测工作的开展与药品注册、gmp、gsp的实施、药品的再评价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链”;对于医疗机构而言,药监部门负责adr监测的监督管理工作,但医疗机构由卫生部门主管,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又将医疗机构列入罚则之外,导致医疗部门全靠自觉开展adr监测工作,而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三、做好adr监测工作,提高药品监管效率的几点思考随第2页共11页着新形势下药品安全性问题的日益增多,adr监测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针对当前adr监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以下监管思路:(一)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开展adr监测工作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