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作者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难点理解“闲人“的含义学习方式诵读法,比较法教具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导入作者简介:教学过程:1、导入结合描写月亮的诗句导入2、作者(学生自主完成)3、疏通文意1)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3)解决重点词语欣然:高兴地念:思考、想到相与:一起遂与外人间隔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但闻屏障中尺一响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翻译课文4、研习课文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检查预习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2)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明:叙述、描写、抒情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绘景修辞作用特点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明: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5、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6、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西江月[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动形象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描绘庭中月色——追求美好事物(热爱生活,旷达处世)布置作业8.作业1)背诵《寄承天寺夜游》。2)看图写景抒情。(自己选择图画贴图写作)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