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如何在课堂教学45分钟的有限时间内,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有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本文将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实际,谈如下三个方面的尝试。一、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整合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是决定着高效课堂理想实现的关键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被动接受单一机械知识的做法,为学生提供整合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才能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效促进其发展。教学内容的精选、整合过程中应从以下几点做起:1、精选、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和前提是认真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载体,需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生物学思想、方法,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所蕴含的的思想、方法不同。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沿着科学探索的历程,分别是产物、原料、条件、场所等一一探究,但却最终要构建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依据这一点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必将为高效课堂的打造奠定坚实的基础。2、精选、整合教学内容的关键是用好、用活和用实教材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要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用好、用活、用实教材。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化难为易,以简驭繁,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用活,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3、生物教学资源合理利用也是整合的内容之一在“课程资源”视野中,有效教学既包括对教材的“再度开发”“不只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也包括“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还包括当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在学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时,可布置学生调查自家承包的山林中某一树种或农田中的某一双子叶植物。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是学生的收获,高效教学的关键策略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暴露学生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其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课堂教学应由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变;由注重学习系统化知识向注重学习生活化、整合化的知识转变;由注重知识的强制性接受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与建构转变;由注重个体学习进步向个体学习集体协作并重转变;由注重统一标准向关注个体差异转变。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的探究学习能够适应这一要求。具体策略是: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自已独立思考,自己发现、研究问题,探索知识。这一过程课依托学案进行,教师在预习学案中应注意多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概括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和钻研。2、倡导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自主学习而获得对某生物学主题的意义建构可能并不全面或正确,这就需要在一个相互协作的学习群体中对各自的观点、假设进行批判性的考察和辩论,使不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