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益终生三天的全县德育、心育干部培训结束了,有幸聆听了郑日昌、关鸿羽教授的精彩讲座、周局长的谆谆教诲。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感觉作为一名教师责任重大。能给学生留下终生受益的东西,是教育的原点。我们应将养成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特别是小学)的重要部分。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体现。早在古代就有“养习于童蒙”的思想,主张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须从小抓起。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推行养成教育,是小学生德育教育最有力的抓手,也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实施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一是通过养成良好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以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成绩;二是健全人格,以便学生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这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两大任务。一直以来,我校坚持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坚持知行统一、教管结合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智力习惯和道德习惯,积累了点滴心得,取得了一些实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坚持“两点”(智力习惯、道德习惯)、突出一个“中心”(学习习惯),切实改变学生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是道德习惯,学习习惯是智力习惯。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中学习习惯的培养又居于核心位置。为此,我们根据各学科特点,以教育局《教师学科教学常规》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详细具体的“教学常规”和“学习常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和学生的预习、听讲、作业等都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本年度我们又把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合作、师生互动等纳入教学常规和学习常规的要求,其目的就是从宏观上对“教师教”和“学生学”进行管理,帮助教师学生解决“如何做”和“做什么”的问题;同时狠抓落实,每月一次抽查,把抽查的结果纳入班级评价。学校要求学生长期坚持“一日百字”练习,建立学生习字档案,经常性的进行“小书法家”评选活动;还通过读书笔记展评,学生成长故事会,学习方法交流会等,把优秀学生的好的成长发展方法经验提供给其他同学借鉴。定期进行优秀试卷、优秀作业、“课堂活跃者”、“学习标兵”“优秀班级”“优秀学习小组”评选等活动,以此为载体,丰富习惯养成中文化和教育的内涵,把习惯养成推向深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要科学,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针对不同班级、学生、学科、时间、地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要行之有效,要有创新。针对日常教育教学实际,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以身作则。作为小学教师尤其是低年级教师的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言语行动、举手投足,都要做儿童的模范。学校对教师的课堂语言、衣着打扮、板书朗读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2、注意第一次。学生种种坏的习惯都是由于开始学的时候,教师或他们的父母没有留意去指导他们的缘故,以致后来一误再误,成为第二天性;所以要求学生做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时候教得好。第一次参加活动、每学期第一节课、每周卫生检查、第一次习作等教师都应着力管理严格要求,真正落实规范内容。3、不要有例外。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做老师的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好习惯未成的时候,不准学生有例外的动作。在这方面我们要求不放过任何一名学生的任何一点坏习惯,哪怕是一个错别字、一道错题、第一次骂人、第一次丢纸屑、第一次没完成作业……4、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小学生学习须自己学习。“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就应该让他们自主完成。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做教师的,不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而是从旁观察,相机指导,通过组织起有效的合作交流活动,形成生生互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