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育人济水东庄学校牛建国教师面对林林总总的新思想、新理念,对名目繁多的种种培训,如何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面对繁杂的工作,如何把工作与生活梳理得井井有条;面对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不顺心事,如何调节……都说教师难当,酸甜苦辣,干过的才知其中滋味。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静是一种心态。心静自然凉,静是心底的一种美。因为心静,所以淡泊;因为淡泊,所以宁静;因为宁静,所以致远。一、静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身静,方可心无旁骛,专心思索,方能得大智慧:在自己心情平静时,才可以专心致志,专心的去思索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得到比以前更多的智慧。现代教育发展到今天,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成绩,自身素质有所提高,跟上时代发展,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课程改革以来,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尽显生机。单从语文教学来说,“引发界内关注与讨论,成为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至少可以列出十余个关键词:回归、大语文、文化、主体、教学内容、科学化、课程、语文教师、思维、语感、言语、能级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语文实践、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教材”等被聚焦的关键词。教师在上级的组织下,参加了种种培训,在学科专家的演绎下,听听哪个都重要,都应该加强,这时往往会不知所措。只有静下心来,根据自己的优势,学校和学生实际,梳理好学科目标和教材目标,选择适合自己教学措施、方法,才能在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任务。做为学校领导也是如此,学校要发展,也会遇到种种新理念、新机遇、新挑战,只有心静下来,冷静思考,才能把握正确方向,引领学校不断进步。二、静是调整心态的良方内心的平静,是一种境界,是精神与灵魂的平静,一个人要做到心静,必须有丰富渊博的知识,并且善于使自己在浮躁或混乱的表面现象中保持自我。“当今社会外界干扰较多,各种诱惑很吸引人,有个别教师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上课三心二意,教书心不在焉。但根本原因还是自己定力不够,意志不坚,事业心不强。所以,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分心走神。”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舒心地干好,在世上和我们分不开的,还有家庭、爱人、孩子,责任重大,如果整天怨天忧人,在学校愁眉苦脸,回到家心事重重,活着是不是太累?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静下心来教书,才有可能提升自己,争当名师,进而带出高徒,桃李满天下。只有静下心来,坚持不懈,集中精力研究教学方法,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潜心致力于学术钻研,才能不断提高水平,充实自己。”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正确对待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有时,为办一件小事,让你来回折腾好几次,心里肯定会着急,想发脾气。如果你想这件事肯定会解决,只是自己没有搞清楚程序,你的心里就会静下来。在宁静的环境里,心中的意念和思虑,就会像清澈见底的湖水一样,不仅能看到水里的鱼,而且能够看到我们心里的本来真性,就能够体现出我们的气质,恬静如水,从容不迫。张爱玲说,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该得到的,要付出努力抓到手,不该得到的,想也不要去想。做这样一个淡淡的人,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信仰,不急功近利,不浮夸轻薄,做到宠辱不惊;也会大笑,也会打闹,而心,却静如水。淡定安逸,学会懂得,从而学会长大。如果我们守不住宁静,不甘于淡泊,就会使我们偏离人生的方向,就会为追逐某种利益,而令自己平添许多烦恼,思想里就会牵挂着这些事情,总是念念不忘,如果达不到某种目的,心里就会感到不安宁,就会为私心杂念所困,如果一个人的心里失去了宁静,那么我们又怎么可能从容地对待自己的人生呢?三、静是人生进取的力量当然,人是不能只静不动的,即使能也不可取,如一潭死水。“静水流深”,说的也是宁静的外表之下流动着汹涌的深情。静的水面虽看不到波澜,可是水底深处却奔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