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意见为推进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课堂教学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试行)》和永登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现就我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一、关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反对权威主义和精英主义,要求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课程目标的完整。课程目标分为四类:其一:认知类;其二:技能类;其三:情感类;其四:应用类,力求达到认知与情感、知识与智力、主动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二是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三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把“个性化”作为改革的基本精神之一,认为今后的教育应把在“轻松宽裕”中培养孩子们的“生存能力”作为出发点。四是重视能力培养,将课程目标定位于:面向21世纪的需要,着重培养一个人继续学习的能力,满足每一个人基本的学习需求。五是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六是重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意识、环境意识、国际意识等。二、关于课堂教学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和落脚点在课堂教学。课改的成功与否,关键看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因此,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是每位教师的现实任务。(一)加强学习和培训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培训,边实验,边总结,边反思”的原则,在知识上求积累,求提高,在理念上求新颖,求改变,在能力上求发展,求提升,在方法上求灵活,求创新。目前要把重点放在认真学习和钻研专业知识,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和政策文件,学习课改最前沿的东西,学习中欧项目教师培训教材,学习和研究《课标》和教材,学习兰州市教育局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八个文件等方面,从理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努力使每一位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家里手。要依据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教研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学习培训计划,实现学习培训目标。(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课改的实质还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因为课改目标终还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所以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教师观念、教师的教学1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关键是在课堂上来体现。因此,要把“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放在重中之重来抓。1、要精心设计和实施每一节课。(1)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中,每位教师应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形成,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重视思想方法的有机渗透,注意发展学生的潜能。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理清“三纬目标”之间的关系,其中“知识与能力”是根本目标,是教学的第一任务,“过程与方法”是达成“知识与能力”的方法,回答用怎样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获得“知识与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于既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解决“动力”问题,又肩负着使学生“学会做人”的使命。因此,要抓住“知识与技能”,重视“过程与方法”,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渗透。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要要注意目标的层次性。学生间存在发展的差异,有学力的差异和知识技能的差异,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而且必须体现层次性。二要注意目标的拓展性。在注重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要根据具体的学科内容,尽可能地挖掘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本身所具有的育人价值,如注重学生的情意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的情绪、感情、态度以及关心、合作、交往等。三要注意目标的灵活性。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给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主体性发展留有空间。(2)教学内容的确定。要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谓教学内容的广度。是指知识的范围或知识的量,也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