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党一贯高度重视并不断加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党中央现在特别强调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界主要从党的历史方位变化、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复杂局势、党的自身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变化的必然要求。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有的专家指出,正是党的历史方位的这种变化,使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成为一个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大课题。有的专家认为,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党丧失政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从反面印证了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正确应对时代要求、完成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学者指出,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党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有的学者认为,在新世纪新阶段,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因此,党要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解决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因素。学者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第1页共4页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必须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加以解决。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目前,理论界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概念的理解基本上一致,认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在此基础上,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多数学者认同十六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提到的五种能力,即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此外,有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将执政能力分为三种能力、五种能力、七种能力或十种能力等。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以及党员个体等层次,在不同层次,执政能力有不同的内容。有的专家认为,执政能力有三个层面:从党的整体来说,执政能力主要是指科学的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能力、决策制定和执行能力、制度和体制的安排能力等;对于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来说,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的五种能力;对于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来说,执政能力建设就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理论界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积极探讨,提出了许多对策和建议。有些学者提出,要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律,全面推进。如有的专家主张,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结合起来;二是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党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三是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党的作风建设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