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要更真实濉溪县百善中心小学李剑波15956151386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学习有动力,学习有方向,学习有方法。教学评价发生在学习与教学的全过程,影响着教学效果,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仔细审视当前的课堂,一些表面的“热闹”使学生在课堂上看不清努力的方向和学习目标,自我感觉良好,甚至相当多的学生还会认为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学到了应有的知识,导致课堂评价出现了虚浮和无效的现象,失去了评价的实际作用。一、现在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1、真实性的缺失在很多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你真棒”、“向你致敬”、“你很聪明”,或者教师竖起大拇指,或者是同学有节奏的掌声鼓励,等等。从表面上看,教师在关注学生的情感历程,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课堂氛围也显得异常热闹。然而,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却渐渐变淡,原本整齐响亮的掌声也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女娲补天》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了一个黑黑的大窟窿……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在学生朗读后教师运用了这样的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害怕极了;听了你的朗读,我汗毛都要竖起来了;啊!我简直被吓呆了!这种教学评价看似生动、激情,实际上指导虚浮、没有梯度,实效性差,并没有起到多大的评价效果。2、只是一味地肯定就语文教学来说,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思维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对文本,而且也会对作者产生不同的理解。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一些人物品质的理解也会存在认识上的差异。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能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也不结合文本加以辨析,而是一味盲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发表不同的看法,却不及时对学生的个别观点进行否定。这样做,看似对学生发言的尊重,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和不负责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缺乏有针对性的评价,怎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呢?这样会对学生产生一种错误的导向,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任何积极的效果。3、教学评价没有深度一些语文课堂上,教师喜欢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问题,然后按照这些问题按部就班地进行提问,学生也按部就班地一步步进入教师预设的答案中,认为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这些细小的问题早已把文章“肢解”成了“肢体标本”,不但文章的整体美丧失殆尽,而且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很难走出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打转的课堂教学产生不了深层次的问题,自然也不会有深度的教学评价。二、用合理的语言进行课堂评价教师要善于准确、恰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准确的评价信息,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1、评价的语言要多样化。教师教学评价的语言要富有诗意,让优美的评价语言穿插在整个课堂中,使课堂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学生在不经意间丰富了词汇,积累了语言,提高了表达能力。教师丰富的语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当学生提出疑问时,老师可以说:“学贵有疑,看谁的问题多,谁的问题有深度。”当学生提出相同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用“英雄所见略同”等语言鼓励。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掌声》一课时,抓住“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一句来体会英子的自卑。一位学生读不好“慢吞吞”一词,教师直接指导:“读慢些、轻些。”学生还感受不到英子的胆怯,教师顺势引导:“此时英子多么害怕呀!多么害怕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孩子慢慢找到了感觉,读出了英子的担心。在读“眼圈红红的”时,教师及时渲染:“英子害怕得就要哭了,你不同情她吗?”教师评价语言丰富,有层次性。学生读得入情入境,终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2、激励性语言要恰当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学习获得成功,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同和赞扬。正是因为这一点,很多教师把鼓励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然而,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不能太频繁,更不能滥用,要把握一定的尺度。而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