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共50题)1.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2.坚持“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对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重大安全隐患整改不力、发生较大(含)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等实施一票否决。3.《安全生产法》规定,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4.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对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5.国家标准规定安全标志共分为四类,分别是: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6.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我国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补偿的原则。7.各班组对查出的隐患应及时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应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及时上报。8.安全生产中的“四不伤害”是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和保护他人不被伤害。9.作业现场“四超”,即指作业现场超员、超量贮存、超期贮存和超能力生产。10.“三违”是指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11.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的原则是“四不放过原则”,具体内容为: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受到处理不放过。12.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作业人员。13.单位应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且满足工作岗位需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岗位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14.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原则是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采取有效应急处置措施防止事故或涉险事件的扩大。15.员工在本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处室)和班组(岗位)级的安全生产培训。16.动火、进入受限空间、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应严格履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17.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18.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应进行定期检测,并在有效期内使用。19.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复审,特种作业人员的复审周期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有效期届满未经复审或复审不合格的视同无证上岗。20.企业应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21.起重机械明显部位标注的额定起重量或者额定起重力矩标识应清晰。22.电梯轿厢内紧急报警装置应有中文标识,且应答及时、声音清晰。23.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有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24.压力表在刻度盘上刻有的红线是表示最高工作压力。25.安全阀属于超限保险的安全装置。26.一旦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采取切断电源措施。27.具有爆炸性气体的环境,禁止选用非防爆电气设备。28.进入易燃易爆作业场所时应着防静电工作服。29.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3个,即呼吸道、皮肤、消化道。30.毒害品主要是经过呼吸道吸入或通过皮肤接触引起人体中毒。31.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设置泄漏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防护急救装备。并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志。32.从事有毒推进剂作业人员应进行岗前、岗中和离岗职业健康体检。33.对接触有害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体检,体检报告要求存档。对接触有害作业人员在离岗时的体检报告必须长期存档。34.当遇到火灾时,要迅速向安全出口的方向逃生。35.在扑灭带电体火灾时,如不能及时切断电源,人与带电体的距离必须大于3米。36.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根部喷射。37.在火灾中,由于毒性造成人员伤亡的罪魁祸首是CO,火灾中约有一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另一半由直接烧伤、爆炸压力及其他有毒气体引起。38.二氧化碳灭火器是扑救精密仪器火灾的最佳选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