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美术课堂合作学习的几个要素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秧田式变成合围而坐,但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成员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学生是同自己过去比较而获奖励。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同学间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美术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在美术课堂中,合作学习方式主要有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共同创作作品这两种形式。现在笔者谈谈在低年级美术课堂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一、缺乏共识,自以为是或没有主见,人云亦云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笔者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出现的两个极端便是自以为是和人云亦云,其实这和家庭教育的方式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一个在家做惯了霸道的“小皇帝”或是言听计从的“小公主”的学生,他(她)的课堂学习合作的方式就会被生活作风所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某一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交流,本可以使不同个体之间产生思维碰撞,进而达到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在沟通交流中激发思维使之活跃,一种学生的表现是急于表达自己的绘画感情,致使小组交流秩序混乱,变成你有你说的,我有我说的,根本没有领会别人的意图,只是走形式主义,美其名曰“小组合作”;另一种便是自己不去想而是觉得别人说的都有道理,长期如此将有阻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乃至人生价值观的取向。当然这两种都谈不上是合作学习,更不用说是会促进学生的发展了。解决方法:正确引导、培养自信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较少,他们还不懂得“合作”、“交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意无意地去渗透。新课标重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就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很重要的,但教师的指导性也是非常重要的。面对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教师的责任就是帮他(她)们去分析去探索。在课堂上及时发现学生的个性倾向,如喜欢“滔滔不绝”的学生在他(她)发言之前先提醒一下“先听听别人的意见怎么样?”,慢慢使其养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而喜欢“言听计从”的学生便启发他(她),让其先发言,在没有其他意见的情况下,他(她)就不得不动脑去想,当答案被别人所认可,自然会增强他(她)的自信心,改变学习的方式。二、动手实践课中勤者多劳多获,懒者不劳想获美术课堂中,低年级绘画部分的学习突出不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但动手实践课(也就是手工课)的学习方式更利于将不同的思维优化重组,发挥集体智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享受集体智慧的结晶给大家带来的乐趣。在低年级的实践中笔者发现:一部分同学是分工合作,你剪我画他贴;还有一部分是自己做自己的,进程杂乱无章;最后一部分是隔“案”相望,无动于衷。这样的小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领会合作学习的意义。解决方法:科学分组、合理搭配1.合理搭配小组成员组建小组初期应考虑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男女的比例搭配、学习能力的强弱等方面。如男生的人数和女生的人数要均衡、爱动的学生和不爱动的学生要均衡、能力强的和弱的学生要均衡,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尽量让学生各展所长,各有所获,增强团体协作意识。2.从少到多,逐渐壮大小组队伍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对交流和沟通还不是很理解,自我监控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建队初期不宜人数太多,可以从两个或四个人组成两人或四人小组,让他们在一对一、面对面的学习中养成倾听他人的习惯,这样不但小组成员发言的次数较多,增强发表个人见解的意识,且可以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逐渐形成讨论氛围,提高互相交流的技能。当学生养成了交流的习惯,教师再将他们的合作学习圈扩大至六人或八人小组,使他们都能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由于美术课堂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较多,所以小组人数不宜过多,讨论交流时没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