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区十二中学校八年级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班级:姓名:日期:主备人:备课组长:蹲点领导(签字):课题:《苏州园林》课型:精品析读课课时:两课时(具体课时任务:第一课时独学互学;第二课时展示检测)学习目标:1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2揣摩语言,体会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3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难点:1.理解中国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2.能懂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激情激趣导入目标独立思考个体探究分享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启发探究随堂笔记导学引航目的、方法、时间独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策略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重点摘记成果记录规律总结目的: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方法:播放苏州园林的视频。预时3分钟。略读探大意内容: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叶圣陶: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思路。对学内容:互测互读1、对子间互测生字、易错字,重点就辨析方法交流;重点段标注交流;2、互读,看谁读得正确、流畅,富有表现力;预时:2分钟群学内容:品味提升小组长带领组员确定并深入品读关键语句,学会探究说明方法及语言。合作探究:介绍苏州园林为何不采用空间顺序?运用逻辑顺序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有什么好处?预时:8分钟预展:内容:展示准备3预展,由组长带领全组预演;做好相应的板书设计,以体现本组展示主要内容;特别是要选择适当的讲解方式;做好答疑准备。预时:10分钟展示主题:析读探究方案一:探究重点内容建议:1、查找资料,确定要展示的内容,可以借助视频、PPT,展示苏州四大园林的美景;2、展示时可以采用提问、抢答等形式,调动全班同学参与方案二:分析说明方法建议:1、将本小组要分析的句子写在小黑板上2、小组长带领大家思考多种表现形式。先温故该说明方法的相关知识,再具体分析3、4、做好互动准备,分工明确。方案三;园林旅游我引导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苏州园林。(鼓励学生写好有创意性的导游词)品读赏美点内容:再读课文,分清说明方法学法:3.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用“”画出本文中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并结合一二处实例说说其作用。)悟读蕴情感内容: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学法:4.再读课文,揣摩语句,体会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2)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5.从文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比较《苏州园林》与《中国石拱桥》的异同。预时:30分钟预时:20分钟当堂测评分层达标时间:15分钟落实基础★1、辨明字音:轩榭()池沼()邱壑()模()样重峦叠嶂()相间()嶙峋()庸俗()镂()空蔷薇()2、辨明词义鉴赏:因地制宜:斟酌:重峦叠嶂:发展能力★★(1)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打比方,对称是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廓。(2)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而不是()。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