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与诗同行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了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伟大的诗人。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有伟大的诗人。拜伦、海涅、普希金……他们的优秀诗篇,为各国人民传诵。你一定想更多地了解诗歌。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将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活动,你还可以试着写一写诗歌呢!诗海拾贝我国诗歌大展史上被公认为的三个黄金时期的文学样式分别是唐代的诗歌、宋代的词和元代的曲。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所以又有“诗三百”之称。相传为孔子编订。《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注释:昔:以前;先前;从前。矣:语气助词。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飘扬的样子。思:语气助词。菲菲:形容雪花飘落下来的样子。以前现在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这是一首四言诗,来自于春秋时期,《诗经》收入自西周初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大约305篇,分入:风、雅、颂。这首诗的大意是:以前,我离家征战时,杨柳柔弱的枝条随风飘动;今天我回来了家乡,雨雪已漫天飞舞。两千多年的诗我也能读懂。1、这首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1、这首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这首诗描写了:杨柳、雨雪等景物。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注释:乃:就发生:催发植物生长潜:悄悄地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野径:乡间小路。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锦官城:成都的别称。1、这首诗作者主要描写的是什么?2、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1、这首诗作者主要描写的是什么?2、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雨,也就是这场及时雨。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刻悄然来临。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我”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一定是万紫千红的吧。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虽然古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出作者的喜悦之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雨的可喜,诗人用”潜”字写春雨静静飘洒的情景;用”细”字写出春雨轻柔润物的情景;形象的写出春雨随着和风在夜间悄然而来,无声的滋润万物的自然景象.《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注释:西江月:词牌名。黄沙:黄沙岭。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见:同“现”。时间:夏天的夜晚。地点:有山有水的农田里。这首诗描写了夏天田园风光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1、这首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2、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西江月”表示的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表示的是题目。1、这首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2、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这首诗描写了:月、喜鹊、蝉、稻花、蛙、星、雨、茅店、桥。明月升上树梢,惊动了喜鹊飞离树枝。清风习习,入夜,有知了在不时地鸣叫。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味,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洒,从前曾经游过的茅舍小店坐落在土地亩附近的树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