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存在与组成教学主题水的存在与组成教学目标(1)描述地球上水体的名称及大致比例。(2)体会水是生命之源的观点。(3)说出水电解后的产物。(4)描述水的组成。教学要点重点:水的电解,水分子的构成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师生认识。2、多媒体展示水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内容讲解】一、引入: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让学生谈谈对水的认识。二、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海洋水96.53%冰川冰68.69%1、水陆地淡水2.53%其他水体…(永冻土底冰、土壤水、湖泊淡水、沼泽水、河流水、生物水、大气水)地下淡水30.06%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0.94%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三、水的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水循环:(1)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练习:根据图1—1,写出图示有关过程的名称。①______;③_____;④___。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2、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资料: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至1994年3月,大约有10亿人得不到充足的洁净饮用水供应。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天有6000到3.5万名儿童因缺乏饮用水或因缺水造成的后果而死亡。讨论:地球表面分布了那么多水,为什么还会出现水危机现象?出现水危机的可能原因:1.淡水资源有限。地球上虽然有丰富的水,但96.53%是不能饮用的海水,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储水量的2.53%,而绝大部分淡水是目前无法利用的冰川和深层地下水。当今人们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其储量约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2.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3.人类的生产发展过快,消耗大量水4.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十分严重四、水资源的分布可利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与该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1、时空分布不均衡。赤道附近,沿海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而热带沙漠地区、中纬内陆地区的水资源比较贫乏。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是南美的巴西,其次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和中国。2、人均拥有量差异大。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水平的1/4。是世界的缺水国家之一。五、我国的水资源]【讨论】谈谈你对我国水资源情况的了解(夏秋季丰富,冬春季短缺,且降水年际变化很大。东南部多,西北部少。)【讨论】我们家乡水资源丰富吗?为什么?六、水与生命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黄瓜放糖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举例:绿色植物A.光合作用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C.蒸腾调温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举例:气根、叶刺、骆驼)4、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说出水与人类生活、生产的有什么密切联系。(饮用、灌溉、洗涤、工业用水等)七、水的电解1.电解水的实验。(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气泡,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氧气;(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负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正极;(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过程的文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