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磁是什么”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从师生讨论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出发,引入新课的教学。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2、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形成性教学,改变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观念。通过提问、质疑、动手做实验等教学手段,重构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求知,提高学习能力。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堂。教学内容1、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沪科版)九年级第90页第16章第一节“磁是什么”。本节涉及的知识主要有:磁体、磁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磁场、磁场的方向、磁感线。2、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磁学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下一节电流的磁场,产生知识的迁移;本节知识又是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的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有着重要应用;知道磁极间有相互作用,会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以及磁体的磁极;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和磁场具有方向性;知道磁感线,会画常见磁体的磁感线;初步认识磁场。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会判断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知道磁极磁性最强,学会确定磁极的方法;通过实验理解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通过磁体产生力的特点来认识磁场;通过观察磁体周围小磁体的排列情况,抽象出磁感线。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了解我国古代的磁学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学情与教材分析1、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逐渐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2、学生在小学通过科学的学习,有关磁体、磁极已有初步的认识,而且磁铁在生活中唾手可得,大部分学生都不玩过,因此,学生并不陌生。3、学生知道磁铁有2个磁极:北极和南极。但对于这两个磁极是怎样规定的,磁体上各部分磁性强弱是不同的,以及磁极是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还不是很清楚,还有磁化等这些问题,都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探究活动(预测)一、引入设计(讨论)出示:磁铁。磁铁大家都很熟悉,磁铁除了能吸引铁之外,还能吸引哪些物质?磁铁是怎么制成的?指南针为什么能够指南北?磁带为什么能记录信息?这节课我们将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二、磁性教师:磁铁能不能吸引一元硬币?演示:磁铁吸引硬币。教师告诉学生:硬币是用钴这种金属制成的,可见磁铁除了能吸引铁,还可以吸引学生可能认为磁铁只能吸引铁钉,教师通过引导、实验,让学生知道磁铁除了能吸引铁,还能吸引钴、镍等磁性材料。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磁铁能吸引“铜”做的5角硬币。老师可告诉学生:5角硬币是用合金做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测量5角硬币的密度,鉴定它是否是纯铜。钴,不仅如此磁铁还可以吸引镍。提问:磁体能吸引铜铝吗?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出什么是磁性。磁性:像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三、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性的分类:(一)来源:自然磁性和人造磁性。(二)形状:条形磁体和U形磁体。四、磁极提问:如何判断磁性强弱?学生:观察吸引铁钉的数量提问:磁体上各部分磁性强弱一样吗?演示:1、条形磁体吸引铁砂2、马蹄形磁体吸引铁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磁体各部分磁性强弱不一样,两端最强,中部最弱。知识链接:南极一共有4个主要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中国科考队克服了冰裂缝、白化天气、高山反应、严寒等诸多困难,于2005年1月9日成功登上冰穹A核心区域,并确定高点。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体上各部分磁性都一样,通过实验观察就能解决问题。师: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师:由刚才实验可知磁性都有几个磁极?生:2个。师:告诉学生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提问:如何来区别这两个磁极?演示:让大磁针或条形磁铁在水平位置转动,引导学生观察大磁针静止时的指向。(演示前告诉大家北方、南方)、可做2次增加说服力。1、北极(N)教师: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