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3.世界新生儿图(二)总体说明:本节的教学任务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在了解并能理解一般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认识特殊意义的统计图,并经历估测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从“形象统计图”中去体会所表达的含义,并能结合实际设计出富有想象力的统计图。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体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从统计图中尽可能的获取信息,能形象的有效的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能通过观察和分析形象统计图去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并能对数据进行分析。学生对统计图的设计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意识,对统计图中所反映出的数据有了一定的分析经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形象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小组的形式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已经再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的意识。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已经对统计图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观察统计图获取有用的信息的能力。本节课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学生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分析统计图,还要会结合数据及所要表达的信息去设计合理的、形象的统计图。本课的中心应该放在统计图的设计上,充分地让学生经历设计的全过程。同时设计统计图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进一步完善对统计图的认识,并能对统计图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分析。2.在设计统计图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综合素质。3.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分析、的统计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4.让学生在统计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三、教学设计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情境引入、统计图的制作、展示成果、练习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借助教材1996年四个国家的森林面积统计图提出问题:(1)这个统计图和我们学过的什么统计图比较类似?(2)图中的树高表示的是什么?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这样设计的好处在哪里?(3)计算这4个国家1996年的人均森林面积,并与各自的总面积进行比较,谈谈你的看法。(小组交流)活动目的:通过以上活动主要目的是对形象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回顾,为后面的自我设计作一个铺垫。其中问题2的信息是直接从图中获取的,问题3进一步提高了要求,4个国家的面积数据在上一节课已经给出,这里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多个统计数据之间的综合利用分析的能力。活动注意事项:学生在谈获得信息时,会谈到谁最多,谁最少,谁是谁的几倍等信息,只要合理都应加以鼓励。问题3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展开讨论并使他们体会到绝对数量与相对数量比较的结果可能会不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同时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森林资源不管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令人担忧,从而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第二环节统计图的制作活动内容:假若你是一个报社的记者,手头已经有了4国人均森林面积的数据,请用一个形象的统计图把它反映出来,并谈谈你的设计意图和想给读者一个怎样的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先请每一位同学用几分钟作一个简单的独立构思后,再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小组讨论结合每个人的思路,最终确定一个方案并集体设计完成。)活动目的: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将自己的设计方案给出在全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倾听分析他人意见最终取长补短确定最优秀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分析别人的设计方案也可以提高学生合理评价的能力。活动注意事项:教师应重视活动过程,组织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和讨论。深入到小组中去聆听学生的表述,给学生充分想象和实践的时间,使制作的统计图尽可能的形象而富有个性。第三环节展示成果活动内容:每一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组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