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词语的意思。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结构特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4、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对美好事物的热爱,陶冶学生的情操。5、学习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种事物的写法。【教学重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教学难点】借助文本资料和多媒体,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维也纳浓郁的音乐氛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清层次,体会文章结构特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3、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维也纳自然环境的美。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感知内容1、师:我国民族乐团已连续两次在世界三大著名音乐厅之一的“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引起轰动。你知道这“金色大厅”在哪里吗?2、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城市,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让我们伴着音乐,一起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齐读课题)二、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指导理解“都”:一般指大城市,又指首都,维也纳二者兼备。)心中有什么疑问吗?(维也纳为什么被称“音乐之都”?读课题,读出心中的疑问)三、检查字词掌握情况1、反馈预习作业中字词的完成情况,纠正字音、字形。2、听写词语,校对。三、了解大意,理清层次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国家歌剧院与“金色大厅”都具有世界影响。(生在找到相关方面后,引导学生将具体的内容读出来,了解学生的初读情况。)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自然环境的美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从这短短的两句话中,你了解到什么?理解“麓”,山脚。“北麓”,北面的山脚下。提到阿尔卑斯山,我想大家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画面就是奶糖,而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重要的一条山脉。3、你觉得维也纳所处的环境怎样?(补充:维也纳被誉为“多瑙河的女神”。)4、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名山作为依靠,有名河穿城而过,这里一定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5、指导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如何读好、读美!五、通过练习了解文章结构1、完成语练第五题。2、我的发现,文章是总分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词语的意思。3、学习课文2-4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为什么说维也纳是古典音乐的摇篮,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体会维也纳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学习总分的构段方法。4、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喜爱,激发学生对音乐、对美好事物的热爱,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重点:学习课文2-4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为什么说维也纳市古典音乐的摇篮,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体会维也纳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教学难点:借助文本资料和多媒体,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维也纳浓郁的音乐氛围。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课前放视频,欣赏《蓝色的多瑙河》。2、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视频领略了维也纳的美丽风光,也欣赏了一首动听的乐曲。听过这首曲子吗?这就是维也纳的市歌——《蓝色的多瑙河》。它是由“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这节课就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次走进这座音乐之都。——齐读课题。3、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谁来说说为什么称“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学生发言,课件出示。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出示)“摇篮”是什么意思?(出示两种解释)在这儿摇篮就是发源地的意思。(出示两句话)比较,说说用“摇篮”好在哪里?(采用比喻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