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师,才能改变教育——新教育实验的探梦之旅(2015-07-0209:35:02)□翟晋玉从一个人的念想开始,到实验区遍布全国各地,参与师生逾200万。15年来,新教育实验在中国大地上掀起的波澜,令人瞩目。通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新教育改变了许多教师的职业生涯和生命状态,进而改变了当地的教育生态。新教育的“飓风”“曾经以为,教室就是一首独奏曲,我是演奏者,孩子们恭敬地聆听,被我指导着演奏。而我现在认为,教室是一首交响乐,我和孩子们彼此独奏,也为对方伴奏,孩子们因此学会演奏,而我也得到了新的成长。”在不久前举行的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室论坛上,57岁的小学教师郭明晓说。郭明晓是四川省宜宾市的一位小学教师,被新教育同仁称为“飓风大姐”。本打算退休后安享晚年的她没想到,自己的人生因新教育而兴起一场“飓风”,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180度“大转弯”。7年前,步入“知天命”之年的郭明晓似乎已经达到了她职业生涯的顶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她得到了许多令人艳羡的职称和荣誉:中高级职称、省政府教学成果奖……“有学生的崇拜,有领导的信任,我完全可以凭借这些花环,轻松度过最后5年的教学时光。”郭明晓说。彼时,她在学校担任教导主任,兼一个班的教学工作,每周只有几节课。每天上午教学,下午处理教务,傍晚游泳,悠闲自在。在当时的郭明晓看来,自己过的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人生已接近完美,夫复何求。而当时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其实是另一种职业倦怠。这种平静悠闲的日子被一个偶然事件彻底改变。2008年11月,郭明晓到成都参加新教育举办的儿童阅读培训。特级教师常丽华展示的古诗课程“在农历的天空下”,几乎给了她“毁灭性打击”。当全场听众一起朗诵诗歌时,郭明晓却因从未听闻这些诗歌而茫然无措。就在那一刻,她深深地意识到了自己学识的贫乏。这次难忘的经历让郭明晓“由震撼而猛然觉醒”。从此,她“纵身一跃,跳进了新教育”,开始了一次异彩纷呈的全新旅程。多年来,郭明晓尝试开展新教育理想课堂实验,实施了晨诵课程、生命叙事剧课程、传统节日课程等。她带领孩子们晨诵儿歌、儿童诗、古诗等近千首,阅读绘本近200本,排演大型生命叙事剧6部14台,和孩子们一起徜徉、流连于泰戈尔、狄金森、纪伯伦等名家的精神世界……郭明晓说,在过去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她对教育没有找到真正的感觉。参与新教育实验后,她才懂得什么是教育。新教育的另一员干将,河南省焦作市教研室主任张硕果的经历与郭明晓有些相似。本已“功成名就”的他们,加入新教育短短几年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静悄悄的,却震撼人心。”张硕果说。像郭明晓和张硕果这样的教师,在新教育团队中还有许多。对于许多中小学教师来说,新教育就像一场飓风,扫除了他们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了他们的职业生涯,乃至整个生命状态。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将这些参与新教育实验的一线教师称为“教育的觉醒者”:“因为觉醒,而理性地燃烧着激情,孜孜以求地探索,是这些教师共同的特点。”“他们不一定是中国最优秀的教师,甚至不一定是新教育实验学校中最优秀的教师,有些教师可能还有着明显的缺点。但是,他们是真实的,他们在路上。”朱永新说。唤醒教师,从阅读开始曾经做过小学教师的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哈伊姆·吉诺特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得出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根据自己的从教经验,吉诺特认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决定性影响。朱永新对此高度认同,“教师是一个冒险的、甚至危险的职业,因为伟人和罪人都有可能在他的手上形成。”在朱永新看来,教育成败得失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正因此,新教育把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逻辑起点。“只有改变教师,才能改变学生。教师成长了,学生自然就会成长。”“理想总是美好的,但是如何让理想落地生根,变为现实,关键在人。尤其是在教育技术和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