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轻松迈入写作的殿堂——浅谈三年级学生写作起步阶段的教学对策《语文新课程标准》很明确地提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现实中,学生要么不会写,要么会说不会写,要么胡编乱造,要么写成流水帐,很难在文章里流露出真情实感,当然也难以让读者产生共鸣。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写作起步阶段,面对的问题特别多,学生苦恼,老师烦恼。然而,让我们仔细回想,其实三年级学生学习习作时呈现出的诸多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也并不意味他们没有方法可以克服。那么该怎么办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对三年级学生写作起步阶段的教学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敞开写作大门——以激发兴趣为切入点切入点,通俗地说就是解决某个问题应该最先着手的地方。那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正确寻找写作的切入点,就显得十分重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永远都不会过时。作文心理研究也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的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动力。所以,学习写作的切入点当然是兴趣,让兴趣来为学生顺利敞开写作的这扇大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境演示能够激起学生的写作源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描述细节的能力将会有极其显著的改善。这种训练方法最直观、最形象。学生会在这种活动中乐学、乐写。因为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最直观的,只要细心观察,学生没话可说、没话可写的情况,都将不复存在。2、源于生活,学会观察大千世界,处处皆美好,学生只有通过体察、认识和了解生活,才能丰富头脑,涤荡心灵,从而写出美文来。如《燕子》、《荷花》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组合文本内容,让学生学会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3、勇于模仿,想象创新写作离不开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因为模仿是学生走向自我创作的一种捷径。而想象却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才能轻松地进行创新。学生学习了课文中的好句段,不妨让他们去尝试一下,用还热乎的方法去仿写文章,这是我训练学生写作的其中一种方法。如学了列夫.托尔斯泰《七颗钻石》,让学生用事情发展顺序写一篇童话故事,教师应提醒孩子们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学习仿写,主要还是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二、夯实写作基础——以学写日记片段为训练点在三年级学生的作文片段训练中,日记片段训练是最为有效的。日记片段培训要求学生观察、记录生活,并从中提取材料给片段作文。日记训练要注意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如指导观察方法和观察范围。重要的是练习方式要符合实际,有多样性。1、早期训练。早期训练的特点是简洁,明了,过渡。一是篇幅不长,五至十句即可。二是只要求写通顺、连贯,有一定的关联就行。如教学《花钟》一文后,教师可持续几天让学生练写连续做比喻修辞的句子,以后,就可以随着熟练程度逐步加深学习内容。2、单篇训练。单项训练内容很多,如一处景、一样物,或某个人、某件事等皆可,这也是教师经常在使用的。这个训练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最佳水平,训练要到位,熟练各种内容的写作方法,为各类型的写作打好基础。3、多篇训练。这种训练在三年级上学期使用得不多,因为学生正处于过渡阶段,主要在三年级下学期及以后用。随着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对课文中段的结构形式多样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可让学生在一篇日记里出现几个片段。比如在教授语文园地二“环境污染”这个专题时,引导学生描述现在和十年后的家乡环境,通过这两个片段,做一个简单比较。4、系列训练。有时教师以改善某个方面为目的,要求学生运用定向、跟踪、对比的观察方法,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系列训练。如对周围人物的观察,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情态下各是什么样的描写。三、提高写作水平——以强化课堂教学指导为重点教师的阵地是课堂,离开了课堂,写作教学之类都将成为空谈。而学生写作的水平想要提高,依赖于兴趣和体验生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体现了他的语文素养,学生不仅要会组词、写句、分段、组织全文、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