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2、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在具体的事实描诉中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美国及前苏联载人飞船文字及图片资料,我国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及返回的部分录像资料。2、学生准备: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个人资料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过程主备设计集体修改(共案)执教建议(个案)一、导入揭题(谈话、情景、激趣、复习等)1、谈话(情景、激趣)师: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个人资料,现在请大家拿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2、揭题师: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航天英雄,其实在中华民族的航天历史上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英雄。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他的名字叫“万户”,万户做了什么?为什么月球上的环形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呢?请打开课本第19课。3、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生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一读)1、生自读文本并勾画圈点字词(检查学习情况)1、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小组中互查互助,进行合作学习(出示学习提示,师检查情况,点拨疑难,并强调重点)出示要求:1.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简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整体感知(归纳主要内容,分层及概括层意等)梳理课文结构,理清课文条理:1.指名读课文。2.找出文中的两个过渡段,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提示:第四和第六自然段为过渡段,中间三个部分分别写了万户乘坐火箭飞行没有成功、我国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我国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三、自主探究(二读)1、读文理解,积累重点句群(一)、重点研读,学习课文表达方法1、研读第七自然段,解决一个问题:现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需要什么?两个数字:一百一十多、三千多。(“一百一十多”是研制、建设、发射单位,“三千多”是协作单位。说明载人飞船成功飞天靠的是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一组排比句: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先引导理解“积劳成疾”“风华正茂”“华发早生”“猝然长逝”四个词语,再体会这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贡献给了集体,飞天成功既是千万人的个人努力,更是合作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的结晶。)2、研读第四第六两个自然段,解决一个问题: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抓两个过渡段带动全文,认识中华民族的航天历程,从中感悟到:要有远大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不怕失败,不怕付出惨痛代价,永不放弃,坚定而执着地追求,积极与他人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设计意图:高年级语文教学要避免面面俱到的琐碎分析,要抓住重点,针对教材特点,针对教材所承担的语文教育任务,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讨论。此教学环节从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出发,在理解词句段的基础上导引学生领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内涵、思想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感悟人文主题(一)、加强朗读,回归整体,感悟“千年梦圆在今朝”1、学生自愿起立读课文,可以读全篇,也可以读感兴趣的几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民族自豪感。2、感悟课题:梦──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圆──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返回。千年──古代产生梦想、明代万户飞行、人造卫星上天、神州飞船飞天,历时数千年。3、播放美国及前苏联载人飞船文字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