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标要求1、什么叫物质循环?物质是指什么?2、熟练地构建碳循环模型图;3、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知道原理、方法、过程;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教学重、难点分析以碳元素为例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启发讨论,实验探究教学内容学法指导关键点拨问题探讨: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的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引入:课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过程: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阅读课本P101第二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这里的物质是指什么?(2)这里的生态系统是指什么?(3)在哪两者之间循环?1.定义: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到,又从到的过程。2.特点:、。(与能量流动的特点一样吗?)例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C.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减少的D.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利用二、碳循环看图回答: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它们分别属于什么成分?(一)碳循环过程思考题:(1)碳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碳元素在生物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2)碳元素以什么途径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3)碳元素在生物体之间以什么渠道传递的?(4)碳元素以什么途径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5)碳元素又以什么形式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中循环的?用心爱心专心1思考讨论:(小组讨论)(1)碳元素通过什么途径进、出草体内的?(2)请用关键词、线段、箭头等来构建碳循环的过程模型:例2.下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B为。(3)图中DC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4)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形式储藏在地层中。碳在无机环境中以形式存在。小结:碳循环的过程:(注意与课本P101图5-11碳循环模式图比较)(二)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实施计划:①实验变量:②其他实验条件:③实验步骤的设计:(4)实验结果的分析:碘液斐林试剂分析结果A(土壤浸出液)A1[A2B(蒸馏水)B1B2(5)实验结论:三、温室效应(阅读课本P101与社会的联系相关内容)1、概念:由于大气中的的增加,导致升高的现象。用心爱心专心2进:出:草大气中的CO2兔鹰细菌、真菌CDBA试剂试管现象2、原因:由于人类大量使用,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了生物圈中的平衡。3、危害:4、缓解措施:巩固练习: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物质是指.()A.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B.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C.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D.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C.核糖体和叶绿体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3.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必不可少的生物因素是()A.绿色植物和动物B.绿色植物和微生物C.动物和微生物D.绿色植物或微生物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A.生物群落中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C.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5.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导致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A.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B.化石燃料的燃烧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大量生物遭灭绝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稳定6.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生物群落的哪些活动有关()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④7.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图中甲、乙、丙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甲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乙丙C.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CO2+H2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