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老舍)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教学难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教学时数:2课时。9班:10月17~18日,星期一~二;10班:10月19~20日,星期三~四。教学步骤:第1课时【教学要点】理清文章结构,初步品味语言特色。一、导入现在已经是金秋十月了,再过不到两个月就到冬天了。大家对冬天的印象是怎么样的呢?……寒风刺骨?冰天雪地?你们知道济南在哪里吗?——山东省。在我国的北方还是南方?——北方。通常,“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寒冷的。北方的冬天呢,更冷!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一起去感受一下济南的冬天,看看与我们想象中的北方的冬天有何不同。二、老舍的生平及其创作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并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46年春,老舍去美国讲学。新中国成立后,应周恩来的邀请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及反革命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他的作品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老舍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这时期他生活比较愉快,在创作上也是丰收期。三、听课文录音,思考以下问题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温晴的宝地。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先写对济南的总体感:“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再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最后写冬天的水色。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四、全班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五、分析文章结构整体板书:与北平的冬天比较:无风声天气与伦敦的冬天比较:无浓雾温晴、宝地与热带的冬天比较:无毒日阳光朗照下的山(小摇篮)山:(总)暖和安适的理想世界—(分)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小水墨画)水: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的清澈透明——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济南清亮、鲜明的色彩。(蓝水晶)六、研读与赏析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3、教师小结: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七、比较几组句子,看看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课件显示)1、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B.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比较:A句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的修辞,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关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B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2、A.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B.快日落时,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