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2.阐述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1.通过列表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2.通过实例理解群落演替的影响。3.分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合理化建议。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在生物群落发展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分布的变化,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化过程。(2)特点①在演替过程中,群落往往会发生有规律的变化。②主要标志a.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b.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3)类型①初生演替a.概念: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裸地上发生的演替,称为初生演替。b.过程:地衣植物群落阶段→苔藓植物群落阶段→草本植物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c.实例: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新岛上开始的演替,冰层融化而暴露的地区上开始的演替。②次生演替:在群落中的植被遭受严重破坏而消失,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原有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地下茎)有可能存在的地方进行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如火烧的森林、弃耕农田上的演替。2.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1)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如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3)群落外部环境条件不断变化也常常引发群落演替,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等影响甚至改变群落演替的进程。群落自身的演化也会对外界环境发生作用,导致外界环境出现变化。(4)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环境因素,因为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对自然环境因素、群落内部因素具有促进、抑制、改造或重建的作用;也能通过培育森林、管理草原、治理沙漠等手段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下。(1)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提示:森林形成必须有适宜的气候条件。(2)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提示:光影响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3)冰川泥上和弃耕农田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提示:冰川泥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4)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5)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群落演替的类型[问题探究]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1)说出图中演替过程的正确排序。提示:丁→甲→丙→乙。(2)该演替与火山喷发所在地的演替是否属于同种类型?判断的理由是什么?提示:不属于,两者的初始植被条件不同。(3)该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逐步提高。[讲解归纳]1.群落演替的概念(1)概念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化过程。(2)结果(标志)①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②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特别提醒:1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2群落的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3演替的最高阶段受无机环境的限制。恶劣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不一定能达到最高的森林阶段。(3)自然群落演替的特征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群落稳定性越来越高2.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比较类型内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农田上的演替3.群落演替的方向及变化方向简单→复杂→稳定复杂→简单→稳定实例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