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济南的冬天》教案及练习《春》《济南的冬天》二.教学重难点: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春》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二、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1、读准字音:rùnyùnniàngwǎnyùnsuōlì朗润酝酿宛转黄晕披蓑斗笠hèliáosǒuchēng应和嘹亮抖擞撑起2、掌握多音字和形近字:①薄:báo薄饼;bó浅薄;bò薄荷;②晕:yùn晕车;yūn头晕;③散:sǎn散漫;sàn散会;④;混:hùn混合;hún混水摸鱼;⑤撩:liáo撩拨;liāo撩起liáo嘹亮、liáo缭乱3、掌握词义:欣欣然、朗润、酝酿、繁花、呼朋引伴、卖弄、宛转、黄晕、烘托、和平、舒活、花枝招展(补充注释)应和:回答或随声附和。抖擞:振作,振奋。三、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盼望春天。第二部分(第2-7段):描绘春天;第三部分(第8-10段):赞颂春天。2、文中具体描绘哪五幅春景图?3、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四、研读与赏析:(一)盼春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提示:“盼望着,盼望着”。“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2、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提示:反复的修辞,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二)绘春1、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中的“一切”说明什么?提示:没有一个例外。2、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提示:山、水、太阳的脸。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用得特别好?提示:“偷偷”“钻”写情态。“嫩”写质地。“绿”写颜色。“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范围。“软绵绵”写姿态。4、为什么要写“坐着,躺着,……捉几回迷藏”?5、第4节段写出春花的什么特点?提示:本段为了突出春花的特点,先后写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联想到果实累累。下面写蜂飞蝶舞,也是衬托花儿的繁茂,花儿的香甜;野花“遍地是”,表明数量多,“杂样儿”,表明种类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惹人喜爱的景状。6、作者是怎样将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美妙感人的?提示:多种感官——嗅觉、听觉、触觉、视觉。7、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提示:“细”和“密”。8、“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提示: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9、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10、“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提示: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珍惜时间,奋发向上。11、迎春图与其它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四幅春景图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为写迎春图作铺垫。(三)赞春1、赞美了“春”的什么特点?2、“赞春”段共有几句话?这几句话能颠倒吗?3、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来赞美春天的?五、写作特点:1、观察细致,并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春天景物的特征。2、大量运用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来表现景物特征,抒发内心感受。3、结构严谨,层次井然,思路清晰。《济南的冬天》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一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