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对环境的观察第一节感觉世界一、常见感觉和感觉器官五种基本感觉:视觉——眼听觉——耳嗅觉——鼻味觉——舌触觉——皮肤感觉是怎样形成的?感觉是人类通过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感受各种刺激,传入神经中枢,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感觉器官和感受器有什么不同?感觉器官是指感受器及附属结构。比系统低的结构层次,属器官层次。感受器是感觉器官的一部分,是游离的神经末梢,能产生兴奋的部分,属细胞层次。二、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有冷觉、热觉、触觉(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有保护作用)、痛觉等感觉功能。盲人用触觉阅读盲文。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指尖的触觉神经未梢比较集中,而手背上热敏感的神经未梢比较丰富。感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刺激感受器→形成信息(神经冲动)→神经→大脑皮层(神经中枢)→形成感觉三、鼻和嗅觉1、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嗅觉中枢→形成嗅觉如:蛋糕的香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香味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形成了嗅觉。注:嗅觉不是在鼻腔内形成的,而是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中形成的。2、嗅觉的特点1、易疲劳(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会疲劳)(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2、差异性(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3、易适应(孩子的嗅觉往往比他们的父母灵敏得多,但随着年龄得增长,他们的嗅觉也会逐渐减弱)4、选择性(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四、舌和味觉1、舌表面密布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其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不同物质的刺激,对液体的刺激特别敏感。2、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进入口腔→溶于唾液→刺激味觉细胞→产生兴奋→通过神经→大脑皮层→形成味觉四种基本味觉:酸味、甜味、苦味、咸味3、舌和味觉苦味:舌根酸味:舌两侧中间部甜味:舌尖咸味:舌两侧前部麻、辣、涩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第二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源:正在发生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了,只是不在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所以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在太空听不到爆炸声。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三、声音的传播形式1、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声波。2、声波的应用:(1)超声波粉碎胆结石(2)探测海水深度(3)B超检查身体四、声音的传播快慢声音传播的快慢:跟介质和温度有关。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相同,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15o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oC,速度增加0.6米/秒。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利用回声和速度的公式可以测距离)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低于0.1秒时,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音加强,所以,在音乐厅演唱比野外效果好得多。第三节耳和听觉一、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1、耳的结构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通道鼓膜: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听小骨:运动将振动传到内耳(把声音放大)咽鼓管:调节鼓室内气压,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维护正常听力的作用半规管、前庭:位置感觉(有感觉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过于敏感就会晕船、晕车)耳蜗:有听觉感受器2、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通过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内耳中的耳蜗上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由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声音了。3、失聪传导性耳聋: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1、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2、巨声或打耳光形成耳膜内外压力差3、潜水过深神经性耳聋:有关的听神经损伤引起药物影响等等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捂住耳朵,这是为什么?捂住耳朵这是防止强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