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等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2)阐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训练逻辑思维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节,关键是理解和掌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的实验,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探究科学真理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有两种主要成分:DNA和蛋白质。那么,遗传物质是什么呢?【知识探究】探究点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点拨:肺炎双球菌有两种,其中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是有毒性的,可以引起人或者小鼠患病。荚膜的有无可以看作一对相对性状,这是由什么物质控制的呢?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转化实验。其具体做法是: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格里菲思认为(结论):。格里菲思实验没有解决的问题是:。1944年,艾弗里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过程如下:思考:1、艾弗里的实验设计有何巧妙之处?2、实验中的对照是。3、实验结果。4、实验结论是。例题: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哪项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使小鼠死亡(1)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不引起小鼠死亡用心爱心专心C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后使小鼠死亡D用S型活细菌的DNA培养R型细菌,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实验结论仍然被其他学者怀疑(为什么?),怎样才能进一步证明?探究点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点拨:噬菌体是一种专门侵染和寄生在细菌等微生物细胞中的病毒,繁殖快,并能迅速地裂解细菌等微生物细胞,故常用作分子遗传研究的材料。侵染过程如下:1952年,美国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做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阅读实验过程,思考下列问题: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实现实验之前的设想?2、为什么用32P和35S进行标记,能不能用14C和15N分别标记蛋白质和核酸,为什么?3、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4、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例题: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的是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C.DNA是遗传物质D.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探究点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思考:1、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各类生物的遗传物质各自是什么?例题:烟草花叶病毒体内起遗传物质是A.DNAB.细胞质C.蛋白质D.RNA(2)【能力升华】用心爱心专心一、迁移拓展1、正确理解实验原理,分析推理实验结果例1用下列哪种情况的肺炎球菌感染健康小鼠会使之生病和死亡?A加热杀死的B活的,但缺乏多糖荚膜C加热杀死的肺炎球菌和活的缺乏细胞荚膜的肺炎球菌的混合物D既缺乏多糖又加热杀死的变式1用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其核酸分子。该噬菌体感染普通大肠杆菌,结果绝大多数子代噬菌体中:()A.有35SB.有32PC.有35S和32pD.没有35S和32p变式2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2SB.可在DNA中找到15N、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35N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2、正确理解实验过程,掌握实验设计思路例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能说明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步骤是①噬菌体将自己的DNA注入到细菌体内②噬菌体的DNA利用细菌体内的成分复制出DNA和蛋白质外壳③新合成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成子代噬菌体④释放子代噬菌体A.①②B.④③C.①④D.②③变式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证明()①DNA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②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③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④DNA能产生可遗传变异⑤DNA是遗传物质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①②③④B.②③⑤C.①④⑥D.④⑥变式2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A.细菌的核糖体B.噬菌体的核糖体C.噬菌体基质D.细菌的核区二、综合提高把握实验过程,学会实验分析例3下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995年上海高考题)(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应是___。(2)图中D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