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一、设计理念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观念;(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等。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一节的教学设计思想是:本节的物理理念和规律几乎都是通过实验概括得出的,这充分的体现了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节我通过演示实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实验,通过明确观察的对象和引起的变化的条件,从而得出概念和规律,从而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训练。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的归纳、概括、想象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二、教学模式:实验探究式三、教材分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这一节中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认识到电流及其周围的磁场是同时存在而密不可分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做奥斯特实验的时候,我采用演示实验,把小磁针放在直导线附近,通过观察导线通电时和断电时小磁针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存在某种关系。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本单元重点研究内容,是学习电磁铁及其应用的必备知识,因此,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2、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3、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4、知道改变电流方向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发生改变。5、能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磁极性质跟电流方向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探究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方向2、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的联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对周围的物理现象产生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教材的第一部分:认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通电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并总结得出简单的判断方法为本节的难点。四、学生分析学生通过第一节磁是什么的学习,对磁现象已有了感性的认识,并自已初步掌握如何探究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及磁场强弱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磁体的磁极的方法。磁铁周围存在磁场已被学生认识和接受,但学生对通电导体的周围也存在磁场通常会感到不可思议,因而会产生好奇心,特别是探究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还有可以用右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螺线管中电流的关系,更能让学生感受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五、教法分析课标对本节知识的要求属于知道层次,技能方面要求也不高,但是基于电流的磁效应在实际中应用广泛,特别是电磁铁的应用。因此,本节定位在常识性介绍和引导式探究教学。六、教学资源:演示器材:电脑平台、实物投影仪、课件、条形磁铁、螺线管演示器、长直导线一根、干电池2节(带电池座)、小磁针4个、导线若干、多媒体课件、七、程序设计【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新课引入【演示实验】用条形磁铁靠近小磁针,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什么发生的。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通过磁场发生的应用演示实验,把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二、探究新课奥斯特实验【新课探究】1、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那么还有什么物质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呢?2、大家都知道通过摩擦尺子可以吸引纸屑,电可以吸引轻巧物体,磁场也能吸引一些物质,那么磁场和通电的导体之间有没有联系【学生讨论交流】电源、导线、开关小磁针(铁创设探究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多种探究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演示实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