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的一点探索龙里县民族完全中学语文组郑莉筠【内容摘要】演讲,是演讲者在特定环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面对听众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的一种社会交际活动。对中学生而言,实质就是创造条件让他们进行一次自我展示,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它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又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完整过程。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那么,怎样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呢?演讲内容如何选择?有什么好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我根据自己这几年的实践做了一些总结。【关键词】课前演讲背景内容收获注意问题导语: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学生说话的方式,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它的内容自由,模式固定,要求明确,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一、活动背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根据这一精神,为了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做法是:每堂语文课在讲授新课前随机抽取学号,由三名学生上台演讲,然后根据学生的演讲情况,由学生或老师做简短的讲评。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从最初简单的自我介绍到课本和生活的延伸,在不间断地探索中得到了逐步地完善和充实。二.课前演讲的内容选择课前演讲也像作文训练一样,要有一个整体计划,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并在各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阅读、收集资料以及演讲技巧和方法的指导。我根据教材的编排选择了以下内容:1、自我介绍。七年级学生刚进校,彼此之间都很陌生,需要进行相互了解。学生在自我介绍时,要求他们尽量做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特点,有个性,富有吸引力,让大家都能记住你。有的同学在介绍中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个漫画家,有的同学说自己喜欢唱歌跳舞,希望可以为大家服务,让大家很快记住了他们,彼此熟悉起来。2、说自己喜爱的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我要求学生讲他们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名言警句。除了要讲出句子外,还要他们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学生为了作好演讲,选择很多的句子,进行思考重组,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听讲的同学也获益匪浅。3、讲典故或成语故事。典故是指那些来自古书中的词语或历史事实成语来自古代寓言、历史故事,它们经过实践的千锤百炼,可以言简意赅而又生动地表达特定的复杂意义。学生通过收集典故或成语故事,说2出成语的应用和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可以丰富学生的成语知识,使听的人和讲的人都有不少收获。4、谈广告语、歌词等。学生首先从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收集广告用语和自己喜欢的歌词,演讲时先向同学们展示广告,再对广告语从语文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大量广告语的学习,许多同学懂得了对偶双关、排比等修辞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对歌词的赏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其实也是原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的部分内容,这样既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又引发了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5、精彩片断赏析。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课外的书也要学生广泛阅读,首先可从教材上所选的著名作家的作品读起(这和咱们语文教材附录中的名著导读结合起来了),如,朱自清的散文,冰心、老舍、高尔基等人作品,同时还可以广泛涉猎当代文学、科技期刊,如《读者》、《青年文摘》、《世界博览》等。把在平常阅读中最喜欢的精彩片断或文章背诵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量,人人受益。6、主题演讲。教师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演讲内容和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和素材,写好演讲稿。比如这个学期七年级第二单元有三篇文章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