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课羚羊木雕(一)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果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1.妈妈让“我”把一盒糖送给万芳的目的是什么?她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2.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对妈妈的描写,表现了她态度。3.“屋子里静极了”说明了什么?4.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有什么不好?5.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倾向是什么?(二)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1.万芳先前的“突然不见”与选文的“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变化,由而变成。2.找出文中描写月光的词语,其作用是。3.对“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一句理解正确的是()A、这件事主要怪我,但万芳也有责任。B、因为爸爸妈妈以前没有给我讲清楚羚羊木雕的贵重,所以这是他们的责任。C、我反悔应该怪我,但是父母只知羚羊贵重,不知情义无价,逼我这样做的,所以更应该怪父母。D、这件事主要怪万芳,但我也有责任。4.选文着力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向我们揭示了什么?第二十二课《羚羊木雕》答案:(一)1.逼“我”用糖果换回木雕。木雕这么贵重的东西不能送给别人。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坚决要“我”用糖果换回木雕3.说明爸爸妈妈和“我”的矛盾冲突发展到了极点,双方处于僵持状态。4.不顾孩子间情谊的做法会伤害孩子的心灵,会给孩子的成长笼罩上阴影。5.作者倾向于“我”,流露出(或认为)作父母的应该理解孩子的感受(或心情)。(二)1.心理;责怪“我”;谅解“我”2.“冷冷的”;烘托了“我”当时哀伤的心情。3.C4.选段着力运用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才轻义,不珍惜孩子的感情,对孩子心理的伤害,留下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