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八则》教学设计 苏教版VIP免费

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八则》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1页
1/3
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八则》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2页
2/3
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八则》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3页
3/3
《<论语>八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语文常识;积累“说”“知”“诲”“女”“为”“罔”“殆”“敏”等实词的意义;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对学习态度、方法、品德修养的分类整理与归纳。♦教法与学法♦朗读法演练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学情分析♦“孔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只能算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论语》八则中的几段话,学生大多也都耳熟能详,倘若仅仅是达到会背诵的目标,就糟蹋《论语》了。本科时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师生对话从而走近孔子,喜欢《论语》,以圣贤为友,与经典结伴。♦教学过程♦一、导入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帮助宋太祖治理天下,可谓功不可没,在他死后,人们在他宅子里,发现了半本书,原来他就是靠这半本书治理天下的,大家知道是哪本书吗?对,就是《论语》,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论语》它还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二、解题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整理1、“作家作品”类下整理论语》其书论(lún):讨论、编撰语:言语,说话《论语》(lún)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其人学生说说课下搜集来的有关孔子的情况。简介山东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顺口溜记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伟大思想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三、整体感知1、先朗读,后正音。(让学生摇头晃脑起来)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诲女(rǔ)知之乎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ī)也请两同学比较阅读,然后小结注意点:若句中有语气词,读时要稍带拖腔,语调厚重,不能轻而飘,否则就没有了回味的余地;若句中没有语气词,读时则要坚决果断。教师范读后,学生再读,互作评价。四、疏通文意。1、(4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己利用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懂之处作好记号,小组合作解疑。2、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留(保留)如地名、人名、年号等删(删除)补(增补)换(替换)调(调整语序)3、讲解文章(1)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认定是朋友?朋友相见最大的快乐是什么?(2)什么是“温故而知新”,这里包含了什么样的学习问题?(3)学和思哪一个更重要?谈谈你的理解。(4)为什么“敏而好学”和“不耻下问”就可以成就“文”?(5)诚实对为学和做人是一样重要的吗?(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不知而不愠”仅是个人修养方面的体现吗?(7)孔子为什么强调学习要有主动性?五、整理《论语》八则中的名言警句,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学习笔记”。在“成语”类记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名言警句”类记下:(1)用于学习态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2)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3)个人修养方面——人不知而不愠(4)生活交际方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难句翻译”类练习: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六、质疑问难1、请学生任选一条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2、能补充谈谈除此之外古人谈学习的成语和名言警句。七、课后学习:积累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八、板书设计论语八则学习态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做人交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八则》教学设计 苏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慧源书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