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日出》说课稿一、说教材《海上的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的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以这两部分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目标:1.帮助学生练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刹、痛、镶”3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重围、镶金边”等词语。2.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3.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4.练习用简短的话或文中的词语概括自然段的意思。重点:通过理解词句,想像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难点: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欣赏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点文段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词句的理解。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了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四、说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重要,这是走向主体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两点: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准确朗读、用完整的句子说自己的体会。2、指导学生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五、说教学过程我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计划用一课时讲授这一课。(一)欣赏短片,引入课文1.欣赏自然风光视频短片,谈感受。2.导语: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有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自然景观,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观的。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从这一点切入,既鼓励了学生看书的积极性,又激发了他们对作者的进一步了解)(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巴金(1904―2005),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fú)甘,四川成都人。除了擅长小说、戏剧的创作,在散文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的日出》是第23篇。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巴金爷爷的著名的散文――《海上的日出》。(三)范读全文、初步感知。过渡:巴金爷爷是如何运用文字给我们展示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只要你用心,相信巴金爷爷的文字会把你带入那奇妙的景象之中。说一说,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脑海中都涌现出了哪些画面?(四)指导自学,交流反馈自主读书,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1、读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2、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教师巡堂,对部分不会圈点的学生进行指导,收集反馈信息。3、思考:课文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交流反馈自学情况。一是交流思考题,理清文章脉络:二是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这样的交流实际上是对学习方法的一种强化,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习惯)(五)品读课文,美读展示1.品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感悟晴天时海上日出的壮美景象。弄清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