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张之路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3.学会辩论,有理有据阐述自己的观点。重点难点1.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2.难点:学会辩论,有理有据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学会运用。(1)犄角(jī):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本课指桌面的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2)仗义:讲义气,仗:拿着,引申为主持、讲求。(3)形影不离:成语。像物体跟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4)挽回:扭转已成的不利局面。挽:拉,引申为扭转。(5)寒颤(zhàn):本课指因受冷而身体颤动。[注意]也作“寒战”。(6)反悔:对以前允诺的事后悔而不承认。(7)光彩:原指颜色和光泽,也用来比喻光荣。本课指后者。(8)逮(dǎi):捉,捕。(9)攥(zuàn);用手握住。2,朗读课文,就文章不理解之处质疑。二、导入1.作者简介。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中学教师多年。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2.导语。同学们,你们一定都爱你们的父母,尊敬你们的父母,但有时候,你们会与你们的父母对某些问题认识不一致,思想上闹矛盾。它也许会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处理的?《羚羊木雕》中的“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下面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三、正课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文章的语言、语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1)分好角色。故事叙述者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妈(2)各自练读。第二课时(3)朗读表演2.朗读评价,特别注意是否读好语气、语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1)开篇用“突然”一词,使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显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2)母女对话神态的对比,着力渲染对话的气氛,表明妈妈为一件工艺品伤害了孩子的心。妈妈孩子突然间(惊慌)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惊吓)小声地说目光紧紧地盯着我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十分严厉(严厉)声音有些发抖(害怕)坚定(坚定)哭着喊了起来(反抗)对话的气氛越来越紧张。(3)爸爸的语气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爸爸的态度虽与妈妈不同,在实质相同,不同语言描写显示出不同的个性:妈妈严厉,爸爸深沉、冷酷。(4)“我”不小心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为什么要抹眼泪?一是心疼裤子,二是回家挨说。可见“我”的自尊心强,也可见妈妈的严厉。(5)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说明万芳有同情心,急朋友之所急。万芳的话多自信,对绝望的我伸出救援之手,表现万芳的“仗义”性格。她对她妈妈的惩罚满不在乎的话,更表现万芳为朋友受过的仗义性格。(6)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来递到她的手上。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小朋友之间的纯洁的友情如春天美丽的花朵,鲜艳迷人。(7)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到“从兜里掏出——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这一段是插叙,说明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我”把羚羊送给她是对友谊的表示。(8)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为什么欲说而不语?这里透露奶奶深知儿子、媳妇的为人,左右为难。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矛盾发展到高潮,奶奶不说也得说了,虽然她的话并不能扭转乾坤。用奶奶的话批评了爸爸妈妈重财轻义的行为。(9)我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找万芳,在路上和到万芳家时的心情是多么悲伤、多么无奈,神情是多么尴尬。(10)万芳对我的问候多么关切,听到我说把羚羊还我时,又是多么吃惊,她责备我的话说得又是多么的婉转。(11)万芳妈妈的话也表现了对女儿的严厉,表现了她泼辣的性格。(12)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