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之二)【教学内容选择】◎确定核心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意,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揣摩语言,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并感受作者散文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确定支撑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1,品味平淡自然、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体会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限乐趣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3,品读“高邮咸鸭蛋“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咸鸭蛋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多媒体展示艾蒿的图片,询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植物。是什么节日中所用的?二、走近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文风闲适自由,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三、整体感知你觉得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分别用小标题概括。四、合作探究1、文章开头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作用是什么?2.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示例: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A,名声远播居然让苏南,浙江的人因此对你肃然起敬。B,与众不同居然可以成批成批输出双黄鸭蛋令人惊喜切开之后,圆圆的两个黄,竟然如此让人惊喜不已。”C,历史悠久(“老品牌”、“老字号”)连200多年前的《随园食单·小菜单》就有了记载D,质细而油多居然让人如此让人垂涎欲滴。E,吃法多样除了“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着吃”“竟然可以和豆腐炒着吃F,色彩鲜艳蛋壳是淡青色的,蛋白是白色的,蛋黄是红色的。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3、写端午节的鸭蛋时写了哪些日常生活小事?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4、文章结尾为什么要要引用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否离题太远?5、你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五、品味语言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喜爱的理由。本文的语言特色1、口语色彩浓厚2、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增添了典雅之美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4、淡淡的幽默六、课文小结这篇民俗散文,以闲适自由,平淡有味的语言介绍了家乡高邮的端午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七、拓展延伸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吗?我们该如何对待它们?(保护传统节日,珍视传统文化!)板书设计:端午的鸭蛋汪曾祺精彩部分回放:“精读课文,赏析语言”部分教学实录:师:小小的鸭蛋吃起来有滋有味,玩起来有模有样,汪老先生说起来津津乐道,我们读起来也是津津有味。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喜爱的句子。来,细细地找一找,静静地想一想,美美地读一读。屏幕显示: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品味,并谈谈你的感受和理由。生1:“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里引用了诗句,显得很生动,有文学色彩。师:不仅有古诗,还有古文呢!生2:引用袁枚的《腌蛋》。师:这样,就使文章增添了不少书卷气,充满了典雅之美。(板书:典雅之美)生3:“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白嘴”应该是高邮的方言吧。不管走到哪里,都记得家乡的语言,表明对家乡很眷恋。师:不变的乡音,令人倍感亲切。(板书:方言之美)生4:“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从这句话看汪曾祺很坦率。师:这样坦率的句子还有吗?(板书:坦率之美)生5:“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名声久远质细油多故乡情深怀念童年说起话来像孩子天真,爱憎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