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型:新授课知识链接:特写的主要特点①特写多运用描述性的语言,使描述对象更加生动、形象、可感。②特写有较细致的描写,文章一般篇幅比较长。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学习目标与要求:1、学习、运用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找出文中的导语、主体和结语。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2、赏析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模块三:练习训练学习目标与要求:巩固对特写特点的认识。学法指导研讨内容精讲点拨1、阅读主体部分2、组长组织讨论,完成研讨任务1,2,3小题。3、小组展示讨论结果。(30分钟)1、从主体中找出表示时间的句子,看看这篇特写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其中特写了哪几个场景?)时间地点主要事件下午4点30分港督府港督旗帜降下旗杆2、这篇课文语言庄重而含蓄,既没有直接讽刺挖苦,又巧妙地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意义。请你细读下列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历史的陈迹”含蓄的表达了屈辱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香港就要回归中国人民的怀抱。(1)“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2)“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3)“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4)“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3、新闻报道中往往要交代有关的背景材料,试找出课文中运用的背景材料,并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精讲:特写侧重于“再现”,类似于用电影“特写镜头”手法来反映事实。精讲: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描述性语言,既能表达此时此景此感,又符合特写要求。答案:合作探究:1、从主体中找出表示时间的句子,看看这篇特写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其中特写了哪几个场景?)时间地点主要事件下午4点30分港督府港督旗帜降下旗杆下午4点40分港督府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下午6点15分距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的广场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下午7点45分“威尔士亲王”军营旁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最后一分钟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1997年零点40分中国南海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2、这篇课文语言庄重而含蓄,既没有直接讽刺挖苦,又巧妙地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意义。请你从文中找出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历史的陈迹”含蓄的表达了屈辱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香港就要回归中国人民的怀抱。(1)“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永远是程度副词,表达了作者强烈希望英国人从这里离开的心情。(2)“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最后”一次的多次出现,强调英国对香港长达150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中华民族百手来的耻辱被洗雪,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主权,扬眉吐气了。学法指导训练内容精讲点拨自主完成训练内容(10分钟)请你把下列特写片段改写成新闻片段,说说这样改写的好处是什么?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半个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注意:特写与新闻的主要区别。(3)“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国旗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作者郑重地记录了五星红旗第一次在香港升起的时刻,含蓄的表达了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