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1课时:声音的产生一、要点梳理1、声音是物体的————————产生;2、振动停止时,发声也——————;3、——————物体振动时都能发声;4、声源是——————的物体;5、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目的是将音叉的振动现象————,以便于观察。二、温馨提示1、一切物体(包括固、液、气体)振动时都能发声;2、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能听到;3、物体停止振动时就不再发出声音,但由于声音能向四周传播,且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有时物体不发声了但还有余音传入耳中。4、发声物体的振动有时是不易察觉的,但我们可以想办法将这个振动现象放大。三、解题指导[例题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ABCD[解析]A、吹着的哨子,空气柱在振动,产生声音B、真空罩里响铃的闹钟在振动,尽管听不见,但声音已经产生了。C、收音机可以产生声音,但关闭了,所以不振动了。D、敲击水瓶琴,瓶子在振动,产生声音。[答案]C[例题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小明列举了以下四种体验声音产生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把发声的音叉的叉股靠到水面,看到水花四溅B.将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感受到讲话时声带在振动C.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当敲鼓时,小纸屑上下跳动D.一粒石子落入水中后,水波从石子击中处向四周传播[解析]A、把发声的音叉的叉股靠到水面,看到水花四溅,说明发生的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将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感受到讲话时声带在振动,说明发生的物体在振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当敲鼓时,小纸屑上下跳动,说明发生的物体在振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一粒石子落入水中后,水波从石子击中处向四周传播,可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四、同步训练1、手拨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A.手指B.琴弦C.空气D.弦柱2、(声音的产生)下列乐器中依靠空气振动发声的是()A.竹板B.笛子C.小提琴D.锣3、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4、有四个实验现象:不能够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B.吹响笛子,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C.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水平拖过,纸上出现弯曲的图象D.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5、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A.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的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D.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6、下列四个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是()A、发声的音叉把球弹开B、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C、扬声器发声时纸片跳动D、钢尺伸出桌面长度不同声音不同7、下面几个小实验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A.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声音明显减弱B.在鼓面上撒些纸屑,敲鼓时纸屑上下跳动C.把正在响的闹钟用塑料布包好放入水中也能听到声音D.少儿玩的土电话8、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A.用手机拔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手机显示来电号码,却听不到手机铃声B.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听到远处的雷声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9、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事实依据是()A.按住发声的音叉,音叉产生的声音消失B.不断抽去真空罩里的空气,罩中音乐片发出的声音变小C.增大击鼓的力度,鼓声的响度增加D.随着发声吸管长度被剪短,声音的音调、音色均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