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图2示意图【学习目标】1.通过对涉及主干知识示意图命名,系统认识示意图与各地理原理之间的关系。2.通过对典型示意图分析和绘制,认识示意图是如何通过各环节来呈现地理原理、事物发展机制等,能迅速对变式示意图所创设的新情境与相关地理原理链接,并学会灵活运用各种示意图。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合作解决困难的能力。【学习策略】1.利用剪裁,绘制等方法收集各种示意图,查找并整理自己在判读、运用示意图存在的困难。2.与同学合作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课堂活动】探究活动1: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和运用(1)自主整理:哪些地理原理可以用示意图表示?(2)小组合作探究并归纳:①局部光照图判读方法②大气环流变式示意图的判读方法③图1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请在下面空白处将图1绘制成地球光照侧视图④请思考:图2能表示哪些地理事物运动原理?图3探究活动2: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判读和运用(1)图4为“我国某区域农业生态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说出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2)该图绘制的依据是什么,反映了地理环境的什么特征?(3)解答该类图的一般思路有哪些?探究活动3:地理景观示意图的判读和运用(1)自主整理地理景观示意图的类别有哪些?(2)图4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你能从图中读出哪些内容?(3)完成(2015年浙江文综卷),并归纳地理景观示意图判读的一般方法。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图4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甲乙图4甲乙图4(1)—(2)题。(1)图5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A.甲—①,乙—②B.甲—②,乙—④C.甲—③,乙—①D.甲—④,乙—③(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D.海拔高度【典型例题】1.(2015年天津文综卷)2015年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读图5,回答(1)—(2)题。(1)发生日食的这天,在图5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2)在图5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A.甲B.乙C.丙D.丁2.(2015年上海卷)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图53020100-10-20300240180120600降水量(mm)气温(℃)1357911(月)1357911(月)1357911(月)1357911(月)①②③④沙地教育SHADIJIAOYU图5图6图7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1)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①南方近岸海域②城市近岸海域③北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A.9月到11月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D.6月到8月(3)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6年江苏卷)图7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②指搬运作用C.③指成岩作用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知识建构】根据考试说明和以上学习,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图8【重点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