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有梦【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小树立梦想,并能把“个人梦”和“中国梦”联系在一起,以实际行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2、能力目标:学会树立正确的梦想,掌握“努力”的方法,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努力计划。3、知识目标:知道树立梦想应注意的问题,及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重点难点】重点:树立梦想应注意的问题。难点:努力就有改变。【课堂流程】引入新课交流独学师生交流合作展示小结明确目标初步感知共同讨论探究点评提升2分钟3分钟10分钟5分钟15分钟5分钟【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播放歌曲《最初的梦想》,学生认真聆听。2.听完歌曲,谈谈自己的梦想是怎样的。3.思考: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学生回答。师:刚才大家谈了自己的梦想,首先我祝愿大家都能梦想成真。其实无论梦想实现与否,它对我们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今天我们就对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少年有梦。【引领独学】(独学要求:①课前认真预习课文8—13页教材,读懂教材,梳理知识要点并用红笔勾画出重难点知识;②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引领独学题可用关键词或关键句作答。)(一)有梦就有希望1.什么是梦想?青少年为什么要有梦想(梦想的作用)?(1)含义: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2)作用: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梦想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②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人类有了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2.少年梦想的特点?(或者:树立梦想应注意的问题?)①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②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3、怎样理解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二)努力就有改变4.怎样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5、什么是努力(怎样理解努力)?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6、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①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②努力,需要坚持。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③努力,需要方法。【合作探究】(一)有梦就有希望探究一:教材P9阅读感悟——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1)全班齐读《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2)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答案提示:感受到了人生需要梦想。有了梦想,就有了希望,就有了前进的动力等。探究二:教材P10探究与分享(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2)你从他的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答案提示:(1)瑞恩的梦想是为非洲小孩挖一口井,让他们喝上干净的水。他的梦想给自己带来了动力,也鼓舞感召了许多成年人,大家纷纷加入到这项公益事业中。(2)启发:我们要从小树立梦想,并为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我们树立梦想时,要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把“个人梦”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等。(二)努力就有改变探究三:教材P11中间探究与分享关于“梦想与现实”有几种观点,请你辨析与澄清。1.从小努力,经过长时间的奋斗,梦想才能实现。2.梦想与现实是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3.梦想即使实现不了,也能引领方向。4.现实常常会把梦想打败。5.总有一个梦想会在现实中开花。探究四:教材P11下面探究与分享(1)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吗?(2)从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答案提示:(1)不一定。(2)启示:①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